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内容摘要:
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 ,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 二 、 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 ●自主预习 :物距在 的范围,像距在 的范围 .。 . ●小组讨论 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 ( 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 .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 . ( 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 18cm、 15cm、 13cm、 11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 .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 (填“放大”或“缩小”)、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物距的共同点是 ,像距的共同点是 ,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 条件是: . ● 当堂 练习 (如图 ),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 (红、黄、蓝、绿、黑五色环 )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10cm 小于 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三 、 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 ●自主预习 ( 阅读教材第 97 面、第 98 面,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 :物距在 的范围,像距在 的范围 .。 . ●小组讨论 ( 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 10cm 的 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 .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 . ( 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 8cm、 6cm、 3cm,在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得到烛焰的像 .但是,此时若把眼睛移到光屏的一侧,你会看到 .此时物体成的是 (填“放大”或“缩小”)、 (填“实”或“虚”)像 .物距的共同点是 ,说明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 ● 当堂 练习 ,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 .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 .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课堂小结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 五 章 16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 2 课时) 主备人: 黄小培 审核人: 李新国 学生姓名: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第一条规律,认识照相机的 原理及调节;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第二条规律,认识幻灯机的原理及调节;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第三条规律,认识放大镜的原理及调节。 学习重、难点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过程 一 、 照相机的原理及调节 ●自主预习 ( 阅读教材第 97 面、 98 面,完成下列填空 ) ( 1) 凸透镜第一条成像规律是 ; ( 2) 照相机成的像的特征是。 ●小组讨论 用老式照相机给小组同学照相,当发现有一个同学没有进入镜头时,照相机是远离小组同学还是靠近小组同学,照相机的镜头是往后缩还是往前伸。 这种成像 调节的原理是什么。 ● 当堂 练习 1.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 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 A. 大于 100 mm B. 等于 50 mm C.小于 50 mm D. 介于 50 mm 和 100 mm 之间 2. 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相似。 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 出汽车所。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
相关推荐
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 来 源 :中教 网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 A”或“ B”)这一侧观察。 ( 3)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二、平面镜成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第 78 面,完成下列填空: 定律 . ,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
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 )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 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较 的材料。 有一块金属,质量为 237g,体积是 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可能是。 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分) 把一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形状不同的圆柱体、球体和长方体,先后将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浸没在水中,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____ (填 “ 圆柱体大 ” 、 “ 球体大 ” 、 “ 长方体大 ” 或“ 一样大 ” )。 再将同一块橡皮泥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则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____ 3 (填 “ 变大 ” 、 “ 变小 ” 、 “ 不变 ” 或 “ 无 法判断 ” ) 用一根细线系住一个石块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重力弹力摩擦力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 F N 推出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摩擦因数 与摩擦力 越大B动摩擦因数 与正压力 反比,F N 越大, 越小C 与 反比D 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其材料决定解析动摩擦因数 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与摩擦力 旦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 也就确定了答案图 1 所示,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解析摩擦力的方向与跟它相接触的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它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也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故
话有什么不同。 ( 2)播放音乐(青藏高原、三国演义主题歌) 师:你听到的两种乐音有什么不同呢。 生:青藏高原高昂,三国演义低沉。 师总结: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在音乐和物理上 称为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师:音乐中的 C调和 D调指的就是音调。 师:那么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呢。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活动 1:步骤参见课本 P31。 学生动手做,仔细听并观察。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