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一点一练》高考物理复习专题演练 专题六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含两年高考一年模拟)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二)动力学图象连接体问题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15山东东营质检) 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分别与水平地面发生碰撞(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 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 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 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 象可能正确的是()2(2015山东滨州市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斜面 A 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 B 与斜面间无摩擦。 在水平向左的推力 F 作用下,A 与 B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 已知斜面的倾角为 ,物体 2、 B 的质量为 m,则它们的加速度 的大小为( )Aa ,F(Mm) g( )B a ,F(Mm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a ,F( Mm)g( )Da ,F(Mm)2015河北省衡水中学调研) 如图甲所示,A、B 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 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 A、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则在 02t 0 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 0 时刻,A、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B 刻,A、B 的速度最大C 0 时刻和 2刻,A、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D2t 0 时刻,A、B 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 04(20 3、15浙江宁波高三调研) 如甲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 行。 初速度大小为 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 A 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 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 v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 1 时刻,小物块离 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 0 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C t2t 3 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小物块不受到静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0t 2 时间内,小物块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加速度方向也发生了改变5(2015安徽省宣城市八校联考) 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在平行于斜 4、面的拉力 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作用 2 s 后撤去拉力,物块经 0.5 s 速度减为零,并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的 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的质量为 1 kg,g10 m/ :31(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拉力 F 的大小。 6(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阶段性考试)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 可以随意改变,当 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 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每次都以 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 的改变,小木块沿木板滑行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求:(1)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当 5、 60 角时,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3)当 60 角时,小木块由底端沿木板向上滑行再回到原出发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考点 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二)动力学图象连接体问题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由 象可求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即 g。 同理向下滑行时 ,两式联立 , 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 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 A、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 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 0,那么平均速度为 ,世昌的博客 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 ,v0( 正确;仅根据 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 B 错误。 2B 由 象可知:过程为向下匀加速直 6、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过程为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F;过程为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F;过程为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F综合选项分析可知 B 选项正确。 3由题图知,在上升过程中,在 04 s 内,加速度方向向上,F N mg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就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 A 正确,B 错误;由题图知,在 710 s 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由 N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故 C 错误,D 正确。 4B 设斜面倾角为 ,滑块沿斜面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ma,a0,因此滑块下滑时加速度不变,选项 D 7、错误;滑块匀减速下滑时的位移sv 0t 项 B 正确;滑块下降高度 hsv 02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t 项 A 错误;滑块下滑时的速度 vv 0选项12C 错误。 5D受空气阻力作用的物体,上升过程:k vag v,v 减小,a 减小,A 错误;到达最高点时 v0,ag,t 轴相交时斜率相等,故 D 正确。 6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判定碰撞前小物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4 m/小也是 v4 m/速度大小 m/ m/s 2。 4 0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mg,解得 2减速运动时间 t1 s,位移 x4.5 m,末速度 v4 m/x m/s 2小物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由 8、牛顿第二定律得: 1(m15 m)g(m15m)a 1,即 1ga 1解得 1)碰撞后,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5mm)g 25可得 m/速度大小为 m/s 2由于 a2a 3,所以滑块速度先减小到 0,所用时间为 板向左运动的位移为 x1 m, 末速度12 21 103 m/ 02此后,小物块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大小仍为 m/s 2木板继续减速,加速度大小仍为 m/者速度相等,则有 v 1a 3.5 板向左运动的位移 x3v 1 m,末速度12 2 76v3v 1a 3 m/0.5 此后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运动,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xx 9、1x 2x 3x 4 6 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 6 m(3)最后阶段滑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直到停止,整体加速度大小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 m/s 2向左运动的位移为 2 xx 1 x3x 56.5 1)2)6 m(3)6.5 物体触地反弹后,速度方向要发生改变,所以图线在 、B 都不正确;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受空气阻力作用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比不受阻力的物体小,落地的时间也就长,所以 C 不正确;不受阻力作用的物体只受重力,不管在下落过程还是在上升过程,都做匀变速直线的运动,加速度恒为 g,其vt 关系如选项 D 中虚线所示,而受阻力作用的物体,受重力和阻力作用。 在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 a 10、 ,由此式可fm 着速度 v 逐渐变大,a 会逐渐变小,图线在图中斜率会逐渐变小;物体与地面碰撞反弹后,在上升的过程中,其加速度a ,随着 v 逐渐变小,a 会逐渐变小,图线在fm 后趋近于 g(与虚线斜率相同) ,D 项正确。 2C 对 B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g ,对 体进行受力分析得:F(M m) Mm )a,解得 F (Mm)g(),故选 C。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t 0 时刻,A、B 受力 F 为 0,A、 B 加速度为0,A、 B 间静摩擦力为 0,加速度最小,选项 A 错误;在 0 至 程中,A 、 B 所受合外力逐渐减小,即加速度减小,但是加速度与速度方 11、向相同,速度一直增加,t 0 时刻 A、B 速度最大,选项 B 正确;0 时刻和 2刻 A、B 所受合外力 F 最大,故 A、B 在这两个时刻加速度最大,为 A 提供加速度的 A、B 间静摩擦力也最大,选项 、 B 先在 F 的作用下加速,t 0 后 F 反向,A、B 继而做减速运动,到 2刻,A、B 速度减小到 0,位移最大,选项 D 正确。 4析(1)撤去拉力后,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m/ m/s 2物块由静止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m/ m/ 17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 )物块在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 m/.5 m/s 22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2016版《一点一练》高考物理复习专题演练 专题六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含两年高考一年模拟)
相关推荐
一折,你发现这些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你能 给这些三角形起个名字吗。 填在表中。 (课件演示): 不一样 (按角分)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如果再有先猜个迷语活跃课堂气氛, 再用三角形变魔术组成小 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 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 的特点,加深学生用角进行对三 角形的分类。 区分它们有多少条边相等的特点,
增大,则一次函数 kxy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9. 在△ ABC中 ,∠ A∠ B=35176。 ,∠ C=55176。 ,则∠ B等于 ( ) 176。 176。 176。 176。 10. 已知: 5a , 72 b ,且 baba ,则 ba 的值为( ) ( A) 2 或 12 ( B) 2 或- 12 ( C) - 2 或 12 ( D) - 2
有哪些方法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请同桌讨论 ,大胆猜想。 三、活动与探索 分组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同桌合作,一人画△ ABC,另一人画△ A 39。 B 39。 C 39。 ,使 ( 1) AB=3cm, BC=2cm, AC=; A’ B’ =6cm, B’ C’ =4cm, A’ C’ =3cm. ( 2) AB=4cm, BC=5cm, AC=7cm; A’ B’ =2cm, B’ C’
物理 课题: 大气压强 年 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 1)了解并能解释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 2)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及相关机械的工作原理。 过程方法: ( 1)通过课前收集大气压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息的采集处理能力。 (
上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从做一做中认识棱柱的特性 棱柱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 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长方形; 棱柱的底面是 n边形,它的侧棱就有 n条,它的棱应有 (n的 3倍 )条。 三、随堂练习 如图 (1)长方体有 _____个顶点, _____条棱, 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 _____. (2)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3)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分析
( ) 比 97 小,比 95 大的分数只有 96。 ( ) 75 43 表示求 75 的 43 是多少。 ( ) 三、 选择题 下面( )中两个数的积在 51 和 107 之间。 A. 51 21 B. 32 52 C. 83 5 下面( )的积大于 a ( a > 0 ) A. a 4 B. a 41 C. a 0 D. a 1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 20 米,宽是长的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