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铜像(2)内容摘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辨别词语。 (小黑板) 三、理清层次,自选形式。 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从列小标题,画课文结构图、加标点符号、用一个字等形式中自选一种。 指名板书显示,解说,教师小结。 四、自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理解“这座铜像的奇特。 把“身高半米”与“全身赤裸”联系起来,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一座铜像(2)
相关推荐
琐的部件分析、枯燥的反复朗读、重复的机械抄写、魔术般的卡片认读„„ 今天,人教版教材的识字课为我们打开了识字教学的又一扇窗,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机会和一些新的启示。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是归类识字,是注音识字,是情境识字,也是随文识字,各种识字途径的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 途径,提倡“多认少写、及早阅读”。
+0 = 2 ( 1) 41 = ( 2) 7+3 = ( 3) 72 = 4 ( 4) 6+4 = ( 5) 22 = ( 6) 20 = 6 ( 7) 6+1 = ( 8) 62 = ( 9) 32 = 8 (10) 5+5 = ( 2)连加与连减 ( 2)连加与连减 二、教学导入 词语呈现 : 来了,买来,飞来, 取来 走了,卖出,飞了, 拿走 一共, 还剩 问 题: 老师一共有多少位。
(ge),然后告诉学生,把 ge 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 ge的音了。 同样,在教 b、 p、 m、 f、 k、 h、 j、 q、 x、 z、 c、 s、zh、 ch、 sh、 y、 w时,也可以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而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 有几个声母如 d、 t、 n、 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阶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 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 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
巩固 b p m f 四个声母,继续练习拼读音节。 学会拼读 5 个音节词,初步学会轻声。 学会 “ 爸、妈、我 ”3 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读声母。 对比记: 右下半圆 b b b 右上半圆 p p p (用手插腰和在肩膀上做一做,强化记忆。 ) 猜字母游戏。 ( 1)两扇门是什么字母。 ( m) ( 2)像根拐杖是什么字母。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