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化纤-万吨短纤项目内容摘要:

1、20 万吨聚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1. 国内外聚酯及涤纶产业的发展动向2. 市场形势分析和预测(附市场调研报告)3. 结合公司的实际,提出公司建设熔体直纺涤纶短纤项目的建议。 4. 通过对比分析,从投资、建设周期、技 术角度就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规格、工艺技术方案提出建议。 5. 对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纺织及聚酯产业形势及发展动向分析1. 加入 纺织业发展前景光明,带动聚酯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首先从经济规模和行业投资上来看,纺织业仍然是我国的经济支柱型产业。 其次在对外贸易方面,2002 年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达 美元,为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 ,纺织已成为中国 2、出口创汇的支柱型产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近年来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 12右。 第三,从国内消费市场来看,我国纺织产品消费市场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 总之,加入 无论从国内市场需求还是从国际竞争形势来看,中国纺织工业都将面临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作为纺织业最重要的一种化纤原料,涤纶占纺织用化纤的比重在 76%以上,纺织业的 进一步发展必将有力促进国内市场对涤纶纤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国内聚酯产业的发展。 2. 需求增长,聚酯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纺织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纺织用涤纶纤维的市场需求将出现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3、的日益提高,包装用聚酯的消费需求也将出现快速增加。 最近中国化纤信息网开展了一项专题调研,通过下游行业对聚酯产品的需求增长进行分析研究,作出了今后几年间我国聚酯产能及产量的发展趋势。 调研结果表明,在 2000 年至 2005 年均增长水平,至 2005 年底全国的聚 酯总产能将达到 1696 万吨/ 年,实际产量也将达到 1253 万吨/年。 产能及产量的增长情况见下表。 2000 至 2005 年国内聚酯行业发展及预测 (万吨/ 年)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年均增长率(%)102 1438 1602 1696 117 1262 1336 21 340 360 4、73 973 1162 1253 料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 总之,下游行 业的快速 发展必将带动聚酯产品市场需求的同步扩大,继续大力发展国产聚酯、加大 对国内聚酯产业的投资力度、减少直至完全顶替进口聚酯是增强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聚酯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五至六年中,我国聚酯行业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 投资领域的开放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2002 年初,在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取消行政审批的目录中,化纤能力审批列在第八条上。 从此,化纤行业结束了行政审批时代,改为 登记备案制。 这就为非国有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化纤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加上近 5、两年纺织工业生产、出口增势强劲的拉动,民营化纤企业迅速崛起。 以聚酯涤纶行业为例,近两年已成长起一批年生产能力在 20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如浙江远东、浙江恒逸、江苏三房巷、江苏金达莱、浙江桐昆、浙江纵横等。 目前,浙江的 13 家大型聚酯企业纷纷制定新一轮的扩能计划,预计2003 年底,浙江将年增产能 210 多万吨,届时浙江省的全部聚酯产能将达到 420 万吨/年,占全国聚合能力的 30%以上。 2001 年底,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颁布,加快了外资进入的步伐。 在化纤原料领域,外资利用其技术、资金上的优势,纷纷登陆中国。 厦门翔鹭年产 90 万吨的 于 2002 年底投入试运行,珠海 一、二期共 10 6、0 万吨 获批准,其一期工程 35 万吨已于 2003 年初投产,台湾远东年产 50 万吨的 目已获批准,另外还有杜邦公司、三菱化学等的 目正在审 批过程中。 在纤维方面,韩国 司与四川自贡合资的年产 22 万吨的涤纶短纤项目年初已破土动工,预计 2004 年一季度投产;韩国晓星公司的年产 10000 吨的嘉兴氨纶公司,2002 年已有 4000 吨投产, 华源蕾迪斯年产 15 万吨的瓶用切片项目也已动工,2004 年投产。 另外,一些早已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如南通东丽、上海远纺、上海杜邦等也纷纷增资扩能。 投资领域的开放,引发和强化了化纤 行业生产能力的三个集中趋势。 即:化纤生产能力(特别是新增部 7、分)向大企业集中,向民营企业集中,向市场(东部沿海纺织发达地区)集中。 而且这种集中趋势还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4. 聚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进一步向东部集中 聚酯据中国化纤信息网统计:到年年底止,我国共有聚酯聚合产能万吨,其中大聚酯万吨年,小聚酯万吨年。 较年的万吨年,增加了万吨年,一年中增幅达。 年较年新增的主要聚酯项目有五粮液万吨年聚酯瓶片、山东万杰万吨年、荣盛化纤万吨年、珠海裕华万吨年、浙江桐昆万吨年、浙化联万吨年、萧山恒逸万吨年、绍兴远东二期万吨年、萧山道远一期万吨年、济南化纤万吨年。 另外,还有部分老装置增扩容。 从产能分布上看,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组成的江浙沪地区仍然是我国聚酯聚合能力分布 8、最为集中的地区,截止年底止,该地区 拥有的聚酯聚合能力占总能力的。 涤纶长丝到年底止,国内涤纶长丝抽丝能力已达万吨年,较年底时的万吨年增加万吨年,增幅为。 浙江省是我国 拥有涤纶长丝抽丝能力最大的省份,年底时的抽丝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年其抽丝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较年增长了;其次是江苏 省,年占,年占,减少了。 年江苏和浙江两省合计占全国总能力的,由此可见,全国的涤纶抽丝能力在继续向江浙一带转移,江浙两省无疑成为全国涤纶产业的重心。 是我国涤纶长丝抽丝能力最为集中的地区。 涤纶短纤到年底止,我国共有涤纶短纤产能为万吨,其中直 纺短纤能力为万吨年,较年底的万吨年增长了万吨年,增长率为(上述 统计产 能仅 9、包括直纺和切片纺,不包括回料纺短纤产能)。 从产能分布上看,江苏省在我国涤纶短纤产能分布上占绝对优势,占总能力的。 2003 年趋势今年 1份浙江涤纶长丝抽丝(含切片纺和直纺)产能扩充了 68 万吨,其它地区涤纶长丝抽丝产能约增加 20 万吨,即估计全国涤纶长丝抽丝产能净增 88万吨。 今年 1份全国涤纶短纤产能约净增加 42 万吨,其中北方地区切片 纺短纤产能增了 7 万吨,直纺涤纶短纤抽丝产能净增加 34 万吨,主要是远东 10 万吨,仪化 10 万吨、万杰 5 万吨、振邦 7 万吨,川聚 2 万吨。 即今年 1份全国涤纶抽丝能力净增加了 130 万吨。 产业导向这种地区间产能分布不平衡的加 10、剧,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引起行业协会及政府重视。 国家正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化纤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但也强调新上项目的技术水平要适应当地高起点,要注意上下游配套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 2002 年,司与四川自贡合资的 22 万吨差别化涤短项目及配套的织造印染项目正式动工,已经拉开了化纤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客观上,中西部地区纺织行业的复苏和发展也为中西部地区化纤业的崛起提供了前提条件。 5. 2001 年以后聚酯工艺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新增的化纤能力,特别是聚酯涤纶项目,绝大部分为直接纺、大容量、低成本、高起点项目,技术水平较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这符 11、合国家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先进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的方向,保证了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截止 2003 年 6 月底,在建大聚酯占在建聚合能力的 拟建大聚酯在拟建聚合能力的 由此说明未来几年,新增的聚 酯产能将以 10 万吨以上的大聚酯为主,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聚酯行业的整体规模。 而涤纶长丝单厂产能也从 2001 年的 吨/年提高到 2003 年的 吨/ 年,直纺比例也由2001 年的 高到 2003 年的 在建及拟建的涤纶短纤装置均采用直纺工艺,从而使得直纺短纤占非回料纺短比例由 2001 年底的 提高到2003 年到 市场形势分析和预测(有关周边地区短纤市场的调研报 12、告附后) 涤纶短纤维的地区市场分析 (资料来源:化纤信息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测算 2003 年 1全国累 计生产涤纶短纤维 吨;据海关统计 ,2003 年 1全国累计进口涤纶短纤维 吨。 二者合计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统计全国 24 家主要涤纶短纤维生产企业 2003年 1累计产量 吨,占全国产量的 累计销售 吨,占全部市场销售量(含进口)的 根据对 24 家涤纶短纤维企业销售的 吨涤纶短纤维流向汇总分析,可以看出: 1、全国涤纶短纤维消费市场集中度不高 (1)江苏市场是涤纶短纤维的第一大消费市场。 2003 年 1销往江苏市场的涤纶纤维 吨,占全部销量的 20%左右; (2)山东、湖北、 13、浙江三省是涤纶短纤维第二大市场群体,2003 年 1流往三省的涤纶短纤维分别为 吨、吨和 吨,基本占全部销量的 10%以上。 第二大涤纶短纤维消费群体合计占全部销量的 33%左右。 (3)涤纶短纤维消费的第三大市场群体是河北、河南、四川、上海、黑龙江、湖南、福建、辽宁、重 庆等九省市, 2003 年 1流往九省的涤纶短纤维分别在 6 万吨到 3 万吨左右,占全部销量 3%右。 (4)广东、安徽、陕西、北京、天津、江西等省 2003 年 1涤纶短纤维的消费均在 2 万吨到 1 万吨以上,分别占全部销量的 1%右。 2、华东 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以地区划分,全国涤纶短纤维消费市场基本划分为华东 14、市场、中西南市场和三北市场等三大市场。 华东市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山东等省市,2003 年1 涤纶短纤维销售 吨,占总销量的比重 51%左右;中西南市场包括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2003 年 1涤纶短纤维销售 吨,占总销量的比重 20%左右;三北市场主要包括河北、河南、 陕西、天津、北京、辽宁、黑龙江等省市,2003 年 1涤纶短纤维销售 吨,占总销量的比重为 20%左右。 2003 年 1 24 家涤纶短纤维企业销售地区分布情况如下表: 位次 销往地区 销售量(吨) 比例(%)1 江苏 218581 东 132232 北 126761 江 106606 北 62404 川 49705 海 49648 宁 3226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