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精要解读之四 以“君子”自励内容摘要:

2、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可见君子之风在被后世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心中的分量。 能够主宰自己的言行,并使之符合道德的主体要求,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质,孔子把这样的人称为君子。 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时,也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 我个人理解,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学生对君子的人格品性的阐释尽管带着那个时代的特点,但对我们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来说,有着实际的启示作用。 我们来看论语中君子的含义。 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在自我修养中达到人格独立的人。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与修养来达到个体的自我完善。 这种修养,最先表现为对服饰仪表的重视。 “君子正其衣冠”,服饰仪表的端庄使人 3、自然地具有了一种稳重的气质。 然而光有表是不够的,要成为君子,必须通过内在的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把个人的奋发进取视为成就君子人格的途径,即“君子学以致其道”,不断地学习逐渐丰富了个人的内涵,人的心态也随之得到了转变。 他认为真正内心丰富的人是自信的,他们不在乎别人怎样看待他们,所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人不知而不愠”,快乐而无虑。 而内在良好的心态与广博的学识,最后又会在君子外在的容色神态上反应出来。 内在学问的厚重,使人外在的仪表气质威严,恬淡超然的心态又使人的容色安详可亲。 “君子泰而不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君子的自我修养正是通过这 4、种由外(服饰礼仪)到内(学识心态)再到外(神态容色)的方式来实现。 经过不断地循环发展,个体的人终于达到自我的完善和独立人格的实现。 自然也就增强了把握未来的勇气。 第二,君子应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孔子认为,“士而怀居不足为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孔子和他的学生看来,一个有着完善而独立的人格的人,他的理想定位一定要高,着眼于国家、社会,他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君子的这份责任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出了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版本,比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欧阳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等,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无不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 6、孔子也在他的一生中表现出了他的这一态度,司马迁的史记中,已经是晚年的孔子,仍然痴迷于易而韦编三绝,甚至希望再多活几年,以把易“吃透”,可见其好学之处。 君子的广博学问,其实也就是在这种好学不已的态度下产生的结果。 第四,君子是一个有集体主义思想的人,是一个好处事的人。 君子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美好人格也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之中进一步完善。 君子与人交往所奉行的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爱人,从最基本的孝悌为本的亲情出发,孔子进而要求人与人相亲,最终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但同时,“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群而不党”,君子在平等宽厚待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同时,应坚持个体的自主性和正义性,有原则,光明磊落 7、。 这既兼顾了集体和个人的思想,又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内涵。 以现在的标准看,君子一定是人际关系融洽的、友善的人,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会有所作为。 第五,君子是一个行动重于言谈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做先于说,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基于此,孔子才对口才好而行为懒散的宰予非常不满,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认为考察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真正的君子应是用行动来说话的。 所以,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对理想的执着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把对真理的掌握贯彻在实践当中,这样的人才符合君子之道对当代人的要求。 简而言之,把似乎遥不可及的圣人心目中的君子标准,化解成通俗可行的现代人心目 8、中的可实现的目标后,君子的形象就具体可亲近了。 首先,他不是遥不可及的,凡是能自觉加强自我修养以达到具有完善而独立的人格、有理想、有集体主义精神并把理想付诸实施这么一类人,都可称为君子。 这一类人从古到今都切切实实地存在着,也真实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说到此,我想起于丹老师的一句话:论语是经典,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顶礼膜拜,而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沁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 由此可见,论语中有关君子的道理是朴素、温暖、和谐的,是每一个人可以从当下做的。 对我们青年学子而言,尤其是这样。 我相信,追求真善美,做一个善良、内心丰富而精神高贵的君 9、子,做一个对这个社会、对自己的家庭、对我们个人都有一份担当的人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可触摸的梦想,这个目标的实现,其实就存在于当下。 我们年轻,我们有精力、有时间,有追求和梦想,时代、社会、学校、家庭为我们这个美好梦想的实现做了最好的奠基,我们只需要去脚踏实地地践行。 道不远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当然,这个梦想对一部分人来说也可能是高远的,因为在追求君子之风的路途上,可能有你所抵御不了的诱惑,但只要我们有追求。 我们倡导大家,学习往哲先贤的美好的学风品行,要以一种古典的态度,“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毕竟,仰望也是一种美好的姿态。 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