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b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致良知” ;C 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 A、B、C 三项错误;D 项主张“格物致知” ,就世间万事万物而探究天理,符合程朱理学的主张,故 D 项正确。 32016南昌月考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 ”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 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研究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 5、材料关键信息“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可知材料体现内心的自我修行,李翱的“性命之源”思想认为人性来源于天性,而不是内心,故 B 项错误;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明理在于格物致知,而不是内心修养,故 C 项错误;王阳明 “致良知”的内心体悟“理”的方法论,强调内心修为,故 D 项正确。 52016郑州六校联考“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新兴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A BC D答案题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之际民主思 7、干两者都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B 项排除;D 项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提能题组72015黔东南模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 “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答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理学思想。 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 B 项。 82015保定模拟 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 9、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 “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D “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答案据材料可知明朝嘉靖以后,程朱理学不再是思想界的主流,陆王心学在明朝中期以后广泛传播,动摇了程朱理学的地位,与统治危机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李贽的思想在当时受到攻击,不被认可,故 C 项错误;“西学东渐 ”思潮在民间影响小,故 D 项错误。 102016邯郸质检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 12、()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a:秦朝“焚书坑儒” ,儒学陷入低潮B 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c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道佛发展,儒学受冲击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得到新发展答案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答时既要准确反映题中图表的曲线走势,也要联系所学知识。 a 段的下降是因为秦朝的“焚书坑儒” ,b 段的上升是因为西汉前期的“独尊儒术” ,c 段的下降是因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地位的走势与图表中的曲线趋势及所学知识吻合;管课本上有儒学的继承与变异、批判与发展这样的说法),只能说明儒学正统思想地位受到冲击,儒学的实际影响力下 15、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 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 (8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10 分)答案(1) 观点: “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思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 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3)相同: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 不同: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2017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b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