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复习 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库(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 (2)捕食者数量增多,被捕食者数量先减少后增多,最后趋于稳定。 选 A。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A 项,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正确。 B 项,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而不是竞争,故错误。 C 项,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错误。 D 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 ,故错误。 3.(多选 )(2013江苏高考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 7 月 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 4、堆放、水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0 天,则 3 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江苏地区一年内 6、7 月份气温较高,分解者活跃。 (2)明确水中氧气相对较少。 选 A、B。 本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 A 项中,3 组实验对比,土埋的方法秸秆残留量最低,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故正确。 B 项中,微生物分解秸秆,需要 能彻底分解,微生物的生存需要水分,故正确。 C 项中,提前 30 天,如果处理时间不变,都是 105 天,则提早处理 6、量流动、细胞分裂分化、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凋亡等相关内容。 A 项中,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不能循环,故错误;B 项中,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细胞分裂只是增加了细胞的数量,故错误;C 项中 ,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进行,使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进一步增大,满足了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需要,故错误;D 项中,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以免衰老病变的细胞在生物体内积累,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故正确。 二、非选择题5.(10 分 )(2013新课标全国卷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 7、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知识,解答本题需关注以下四点:(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影响种群数量的四个因素。 (3)样方法调查的基本原则是随机取样。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本题主要考查草原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群落的相关知识。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9、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先根据题意写出食物链: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A 鳙鱼,然后确定某一营养级的变化对其他营养级数量的影响。 若浮游植物过多,会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从而使浮游动物缺氧死亡。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等知识。 (1)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 10、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中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 鳙鱼和竞争者主要是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 (2)根据食物链“ 浮游植物 B 浮游动物 A鳙鱼” 可知: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 A 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 B 的数量减少。 (3)施肥过多, 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最终造成池塘中溶解氧降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最先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 A。 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所以属于分解者。 答案:(1)浮游植物 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 B (3)浮游动物 A 和鳙鱼氧气( 或溶解氧)分解者7.(2013新课标全国卷6 12、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 或“复杂”),原因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前者是物种由无到有的过程,后者一般是物种由少到多的过程。 (2)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呈负相关关系。 本题以某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重新恢复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1)根据题干可知,该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逐渐得以恢复,在此过程中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而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因而在恢复的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应为次生演替。 (2 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植物种类更多,能为动物提供更为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动物分层现象就较为复杂。 答案:(1)次生 土壤(2) 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8.(2013重庆高考 20 分)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