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2、的局部。 据 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0121138149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B1 个铝原子的质量是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7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臭氧(O 3)。 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氧化物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8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单质、氧化物B化合物、氧化物C单质、化合 5、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4A点拨: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故不可能含有氧化物和氧分子;因为描述的是物质的组成,故不能用原子描述,故只有 A 正确。 5B点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O 2)和臭氧(O 3)组成的混合物也只含有一种元素,A 不正确;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B 正确;混合物可以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锌和铜的混合物含有锌、铜两种原子,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单质(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D 不正确。 6C点拨:由图示知:四种元素中 非金属元素,故 A 错;一个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错;原子序数为 14,故 C 正确; D 6、错。 7B点拨:O 2和 于分子的结构不同,属于不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同 ,故只有 B 正确。 8B点拨:本题用图示表示物质分类的层次,新颖直观,理清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单质和化合物属并列关系,化合物与含氧化合物属包含关系,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包含关系。 再认 真观察图片可知,为并列关系;依次是包含关系。 综合分析可知,是氧化物,是含氧化合物,是化合物,是单质。 9C点拨:从题目提供的信息看,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二是不同种单质。 A 中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且属于化合物,A 错;O 和 错;D 中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单质的不同状态,D 错。 因而只有 C 是正确的。 10B点拨: 和 中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相同,即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371为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所以中子数不同。 11(1)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他合理答案也可)(2)钠(或镁、铝) (或 、 )(3)氯化钠离子(4)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单元格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在第 3 周期中含有的金属元 素有钠、镁、铝,能够形成的阳离子分别为 、 、 ;第 11 号元素为钠元素,第 17 号元素为氯元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化钠属于盐类由离子构成;根据 a、b、c、d 四个选项可以看出只有 和 同一族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同步练习(含答案)
相关推荐
2、化的过程。 水体自净大致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它们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1)物理净化。 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混合和沉淀等过程而浓度降低。 污水进入水体后,大颗粒的不溶性固体在水流较弱的地方逐渐沉入水底,形成污泥。 悬浮体、胶体和可溶性污染物因混合、稀释,浓度逐渐降低。 (2)化学净化。 化学净化是指污染物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化对于提升个人价值有何好处。
3、气球B镁粉用来做烟花和照明弹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作电线10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 C 泡腾片。 下图是维生素 C 泡腾片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维生素 C 泡腾片功能:补充人体维生素 C,增强机体抵抗力主要成分:维生素 酸氢钠、氯化钠、酒石酸晶体、蔗糖、糖精钠、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 、橙味香精、维生素温、避光、防潮小芳 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 C 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
息快递,我没有通过讲授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而是制作了一张幻灯片,在课本信息快递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使其更加完整。 让学生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在该实验中不使用电流表,而使用小量程电流表。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该实验的操作、记录、分析、讨论、总 结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8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常常感到气短、头痛、恶心,这属于高原反应。 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
发生变化,还要什么器材。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或电压,则应串联变阻器。 (2)直流电动机模型的电路 板书:〈电动机的电路图〉 请学生按实验小组分组进行画直流电动机电路图比赛。 教师巡视、辅导。 然后请各小组同学同时开始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按画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经检查电路无误后,请同学将滑动变 阻器移至最大值处,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让电动机正常运转起来。 再请同学断开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