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7.2《南亚(第1课时)》学案内容摘要:
2、国家同我国陆地接壤。 【小组讨论】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不同之处。 学习任务二:地形、河流1、读课本 42 页“图 210”及“图 211”两幅图,完成左边的 3 个活动题。 2、归纳: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 南亚地势特征怎样。 3、中部的平原是由哪两条河流冲击而成的。 4、对比两条河流,错误。 链接无效。 归纳:(1)印度河源出中国西藏,顺地势流经 (国家)西北部地区及 (国家)东部地区,成为 重要的灌溉水源,注入 海,它是南亚最长的河流。 (2)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流经 平原,下游经 (国家) ,注入 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学习任务三:气候【合作探究】1、读图 213,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和特征、(1 4、季风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_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5)在图 A 中的季风影响下,印度形成_季,该季节时问是每年_月至次年_月,在图 B 中的季风影响下,印度形成_季,时间从_月至_月。 3、南亚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你知道降水最少的地区在那里吗。 4、在图 215 中找一找南亚降水最多的地方,试着说说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5、南亚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课堂练习】 ) ) 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B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C南部为德于高原 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4、南亚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6、 ,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 _(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洋:_。 半岛: 岛屿: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南亚地形:_平原,_平原。 (2)南亚地形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北部以_(地形类型)为主;南部以_ (地形类型)为主;中部以_ (地形类型)为主。 (3)图中 B 平原上流经的河流是_ ,该河入_。 (4)流经 D 平原的河流是_,该河注入_。 (5)喜马拉雅山以南到印度洋的南亚大陆部分称“_ ”。 12、读南亚季风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月南亚盛行 风7 月南亚盛行 风(2)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风(3)在这两种季风影响下,南亚大部分属于 气候。 (4)南亚次大陆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季气温偏高,试从地形等因素分析其原因。(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7.2《南亚(第1课时)》学案
相关推荐
2、动设计 我的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 1507 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 的考察见 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 ,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 ,简称美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二、教授新课 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
2、以不用任何试剂解析:A 项,胶体与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B 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 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 项,液没有颜色, 溶液显蓝色。 答案:够导电的电解质是()液 扣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铜丝是单质;液是混合物, 是非电解质。 答案:照图甲连接好线路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观察思考 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太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然后等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 1/2左右时,教师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 香伸进试管内,让学生注意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 注意:为了保证观察演示实验的成功,要注意如下五点。 ①如果教室内光线不够充足,可以用事前准备好的 100w或 200w白炽灯来照射金鱼藻。 ②选用 500ml
2、】选 7|=)有正数 析】选 特别提醒】,易忘记 x|=2014,则 x 的值是()14 14 C.2 014 14【解析】选 x|=2014,即数原点的距离是 2014,而到原点的距离是 2014 的数有 2014 和以值是2014,即 x 的值是2014.【易错提醒】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易漏掉其中一个.【知识归纳】绝对值的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绝对值
1、最新海量高中、数大小的比较提技能小的数是() C. 析】选 0以式训练】(2013天水中考)下列四个数中,小于 0 的数是()析】选 ,所以所以.|- , 的大小,结果正确的是()21314 14 12 13 14 |所以 - 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最新海量高中、轴上 A,B,C 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abc B.bcaC.cab D.bac【解析】选
( ) 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耳传递 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耳传递 听觉感受器位于 ( ) A、鼓膜内 B、半规管内 C、前庭内 D、耳蜗内 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内耳 组成部分的是 ( ) A、听小骨 B、前庭 C、耳蜗 D、半规管 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 半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