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时机,在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后,采取正确的策略,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2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治国的政治思想,为后世所称道。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3)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4)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5)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6)重视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如科举制的完善、国修史书、开明的宗教政策和对外文化政策等。 3结合世界时代背景客观评价康熙帝( 4、将对世界格局和中国产生巨大影响,而仍以天朝大国自居,居功自傲,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 (3)历史影响:康熙盛世中的中国,尽管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生产力有所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也趋于繁荣,但这些都是落日余辉般的辉煌。 正是在这一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独裁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 19 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可怕的伏笔。 康熙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4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异同(1)相同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 5、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不同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着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 6、的矛盾,也面临着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1 “齐人” “鲁人” “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2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3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 布达拉 ,梵语意为佛教圣地。 ”对上文蕴涵信息归纳完整的是()藏族在唐时称吐蕃唐蕃和亲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A B C D4 “贞观二年,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 自(贞观) 五六年以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 ”对上述材 10、”的表述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后来被行政区划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秦朝建立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2D选项中 A 为大篆,B 为草书,C 为楷书,D 为小篆。 秦朝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故答案为 D。 3A由材料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可知正确;由文成公主入藏可知 正确;由“布达拉”含义可知正确。 4A从绢同粮食价格比例的变化上可知,粮食价格不断下降,符合这一分析的仅有 A 项。 5AB 项不符合康熙帝, C、D 项不符合秦始皇。 6(1)措施:实行郡县制。 (2)政策:实行羁縻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 措施: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位可以世袭;这些地方不向唐中央纳税。 (3)地位:秦始皇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