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上第3课孩童之道(2)内容摘要:

举例言之。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阅读别人的作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 ) 教师范例:我女儿两岁零八个月时,有一天抱我的大枕头抱不动,她对枕头说了一句话:“ 你为什么长得这么胖。 ” 这难 道不是一句聪明话吗。 一个小学生写字时说: “ 我的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 ” 这是一句诗啊,难道不是聪明话。 孩子这些话常常是成人想不到的,因而并不是成人都懂的,或者是成人不屑于懂的,所以泰戈尔说: “ 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 既然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为什么永不想说。 (想听妈妈说。 跟着妈妈学说话,那是人生一去不复返的 事情,是多么幸福而有意义啊。 ) 让方才读第二节的女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 “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 ” ,怎么理解。 (这是在写孩子的无所不有)(板书:无所不有) 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金 银珠宝是人们疯狂地甚至是不择手段地追求的东西。 孩子们有成堆的金银珠宝,可他们到世界的第一天是什么样。 (赤条 条而来,像个乞丐。 ) 他们为什么放弃金银珠宝,假装完全无助的样子。 ( “ 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 在孩子眼中,妈妈的爱就是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胜过黄金与珠子。 ) 全体男同学齐读第三节。 “ 纤小的新月的世界 ” 指什么 (天上或摇篮) 第一句在写什么。 (在泰戈尔看来,孩子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有绝对的自由。 )(板书:无拘无束) 同学们,自由是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