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上10以内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于 9 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以用儿歌如: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 成一个小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 ,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注意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围绕同一个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树立这种意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 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再次,记住“ ”、“ ”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 ”,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 活动三:认识等于号 现在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看,现在可以比赛了吗。 为什么。 同桌相互说说。 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同样多用哪个符号表示呢。 你知道吗。 10 等于 10 可以写成 10=10,读作: 10 等于 10 [设计意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 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 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