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内容摘要:

2、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 450至前 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 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2、有关知识太 行 山 名 , 就 是 太 行 山 , 位 于 山 西 省 同 河 北 、 河 南 两 省 的 交 界 地 区。 王 屋 山 名 , 在 山 西 省 阳 城 县 西 南 一 带。 操 蛇 之 神 就 是 山 神 , 手 里 拿 着 蛇。 夸 娥 氏 就 是 3、大 力 神 , 力 大 无 比。 五 、 自 主 学 习1、 教 师 示 范 朗 读 , 正 音 、 断 句 , 学 生 初 步 感 知 文 意。 ( 1) 读 准 下 列 字 音 :仞 ( ) 惩 ( ) 塞 ( ) 迂 ( ) 汝 ( ) 曾 ( ) 遂 ( ) 荷 ( )叩 ( ) 箕 畚 ( ) 龀 ( ) 匮 ( ) 亡 ( ) 厝 ( ) 朔 ( ) 叟 ( ) 孀 ( )( 2) 用 “/”标 出 下 边 句 子 中 的 停 顿 :最新海量高中、 北 之 塞 能 损 魁 父 之 子 孙 荷 担 者 三 夫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娥 氏 二 子 负 二 山2、 学 生 结 4、 合 注 释 , 疏 通 文 句 , 勾 画 出 难 词 难 句 , 相 互 合 作 解 决 疑 难 ; 并 品 读 课 文 ,揣 摩 文 章 的 艺 术 特 色。 ( 1) 解 释 划 线 词方 七 百 里 ( ) 河 阳 之 北 ( ) 年 且 九 十 ( )惩 山 北 之 塞 ( ) ( ) 出 入 之 迂 ( ) 聚 室 而 谋 日 ( ) 杂 然 相 许( ) 荷 担 者 ( ) 叩 石 垦 壤 ( ) ( )箕 畚 运 于 渤 海 之 尾 ( ) 始 龀 ( ) 汝 之 不 惠 ( ) 无 穷 匮 ( ) 而山 不 加 增 ( ) 亡 以 应 ( ) 帝 感 其 诚 ( )( 2) 5、 辨 析 下 列 各 词 意 思 其 妻 献 疑 曰 ( ) 年 且 九 十 ( )其 惧 其 不 已 ( ) 且 其 如 土 石 何 ( ) 且 焉 置 土 石 ( )以 君 之 力 ( ) 之 操 蛇 之 神 闻 之 ( ) 无 陇 断 焉 ( )魁 父 之 丘 ( ) 焉 汝 心 之 固 ( ) 且 焉 置 土 石 ( )( 3) 指 出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通 假 字 , 并 释 义。 寒 暑 易 节 , 始 一 反 焉 ( ) 甚 矣 , 汝 之 不 惠 ( ) 河 曲 智 叟 亡 以 应 ( ) 一 厝 朔 东 , 一 厝 雍 南 , 无 陇 断 焉 ( ) ( )( 4) 7、1、 文 章 写 了 一 个 什 么 故 事。 请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2、 能不能以“智公移山”为题。 为什么? 3、文中安排邻人相助的情节用意何在。 4、你 认 为 愚 公 、 智 叟 、 妻 子 这 三 人 的 性 格 特 点 怎 样。 5、愚公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分析他们的不同。 6、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 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 课文这样给人取名有什么用意。 7、有人说“面山而居”不如“背山而居”,根本不必像愚公那样 耗巨资去移山。 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 为什么。 8、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如果没有玉帝的被感动,愚公的愿望最终能实现吗。 9、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 9、。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原文填写: 愚公之所以决心移山,是因 为。 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6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7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