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内容摘要:
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提醒学生举手回答) 生:我发现水滴在蜡纸上要比油滴圆。 师:那水滴和油滴在玻璃和报纸上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动手看一看,画一画吧。 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填在记录卡二上,注意我们的温馨小提示。 开始。 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你们亲自动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了水滴在玻璃上比油滴圆。 生 2:我发现了水滴在 报 纸上也比油滴圆 ,并且很快就晕开了。 生 3:我发现了不论是水和食用油在玻璃上都要圆一些。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发 现了这么多。 师: (教师端起 50毫升 水和 50毫升 油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杯 50毫升的水和 50毫升的油,你猜,谁轻谁重呢。 生 1:我觉得水重。 生 2:我觉得食用油重。 生 3:我觉得是水重。 师:到底是谁重, 老师这个小法官也不知道怎样判定了,可犯愁呢。 你想到什么好办法了吗。 生:用称称。 师:(教师拿出天平)这是什么呢。 生:不知道。 师:这是天平,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会它来称物体的重量。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水比食用油重。 师: 在科学实验中,两种液体混合 在一起,轻的液体通常会浮在上面,重的往下沉。 那如果我们把水倒进油里或者把油倒进水里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小朋友。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
相关推荐
1、他和鲁迅、蔡元培、孔子等 40位中华文化名人的雕塑“落户”中华世纪坛,在这个“国家先贤祠”里,供全国人民瞻仰纪念。 他的一帧帧画像,更是同孔子、牛顿、爱因斯坦等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一起,走进了神州大地的中小学校,在莘莘学子中竖起了无数心碑,成为千百万青少年的人生楷模和前进的路标。 他就是李四光。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程标准: 了解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的主要事迹
1、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一、青少年时期 1861年 出生 1872年 留美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瓦解,面临危机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 过程: 1871年 1881年,清政府招收 1214岁幼童赴美留学(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开端) 1878年 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铁路工程科 1881年 回国 原因:美国发生排华事件 保守派认为留学生“抛荒中学
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 些怎么样的特性呢。 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 想怎样进行研究呢。 需要什么工具呢。 (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
1、现代物理学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什么。 分别是由谁提出的 ? 提示: 相对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 (力学 )而言的 ;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 两大理论的提出者分别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美籍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代表人物 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 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 100周年。
; 三是比较水和油的沉浮情况。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桌子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材料。 预设:试管,水 ,食用油,滴管,面巾纸,试管架。 师:这节课我们就比较水和食用油,关于水和油,同学们想想有哪些不同。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 认识实验用具。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引出本课的主题。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了解学生的原 有认知。 二、主要活动 活动一、利用感官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 1.确定方法
1、 人们普遍认为,牛顿是大科学家,是近代科学的象征。 他生前就成为科学界的主宰,几乎被当作偶像崇拜。 他作为英国皇家学会连任 24年的终身会长,法国科学院至尊的外国院士,还兼任英国造币局局长和国会议员,并前所未有地被封为贵族,获得爵士称号。 他死后作为自然科学家又第一个获得国葬,长眠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是历代帝王和第一流名人的墓地。 牛顿身后的声望有增无减。 他不仅以不朽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