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ppt课件(1)内容摘要:
1、他和鲁迅、蔡元培、孔子等 40位中华文化名人的雕塑“落户”中华世纪坛,在这个“国家先贤祠”里,供全国人民瞻仰纪念。 他的一帧帧画像,更是同孔子、牛顿、爱因斯坦等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一起,走进了神州大地的中小学校,在莘莘学子中竖起了无数心碑,成为千百万青少年的人生楷模和前进的路标。 他就是李四光。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程标准: 了解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 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李四光的祖父是蒙古族人,叫库里。 父亲李卓侯,改为汉族。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 西湖 2、新学,买了报名单后,忙中出错,误将年龄“十四”岁填入了姓名栏,再买份报名单吧,又没有钱,无奈他将“十”字添上几笔,便成了他的姓“李”,这样,姓名栏便写成了“李四”,受墙上横匾直书“光被四表”的启发,他又在“李四”后面添了个“光”字,这样李仲揆就变成了李四光。 这广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是某种预兆,从此,这个虚岁 14的少年,便从这里开始了他“光被四表”的灿烂人生。 由于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学习未满两年,没有毕业就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日深造。 1910年 7月毕业回国。 1911年 9月在北京参加清政府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最优等”成绩,赐“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留日 3、期间,发生了一件对李四光人生极大影响的事情, 1905年他和友人一起参加了孙中山筹组同盟会的活动,并宣誓加入同盟会,孙中山抚摸着他的头说:你年纪这样小要参加革命,这很好,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当时他年仅 16岁。 民国成立后,李四光被推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 后因袁世凯等排挤革命党人,遂辞职,决心“再读 10年书,准备一份力量”,提出留学,表面拥护共和的袁世凯只得同意。 1913年 10月,李四光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后学习采矿、地质 ,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 1920年应蔡元培邀请,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8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稍后兼任北大地质系主任,此后一直从事地 4、质教学与研究,期间多次出国讲学。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晚清时期: 18891、出身贫寒家庭,幼年就读私塾 2、少年独闯武汉,考入武昌学堂 3、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4、接受革命思想,成同盟会会员 5、学习造船归国,赐与工科进士 民国时期: 1911年之后 6、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7、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8、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9、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 10、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 1、为地质力学奠基: ( 1) 1926年发表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 2) 1945年正式提出“地质力学”名词。 ( 3) 1948年参加 5、伦敦第 18届国际地质学会,作 新华夏海的起源 学术报告,被公认为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 4) 60年代初 地质力学概论 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科学贡献: 2、古生物学研究: 创立筳科化石 10条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标准被中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第四纪冰期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地址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运用此理论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二、科学贡献: 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 6、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 有过几次冰川期,学者意见不一致, 不过距今最近的一次冰川期 ,科学家们称它为第四纪冰川。 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 200万年。 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 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 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 7、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 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 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期山山岳冰川至少有 5次扩张。 在我国,据李四光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 4个亚冰期。 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 1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11。 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 57069平方公里。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在 1921年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 30年代,他 8、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 并在安徽黄山发现 该山后海发现具擦痕的漂砾。 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北极冰川 北极科学家拍摄到的海上冰川 第四纪冰川遗迹 唐古拉山冰川 第四纪冰川遗迹 考察第四纪冰川 三、推动 中国 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命组建地质机构 然担任首任部长 国东部普查石油 破中国 “ 贫油国 ” 论 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1、推翻洋人 “ 中国贫油 ” 的断言 1949年 10月 1日,李四 9、光在英伦海峡之滨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特别兴奋。 立即准备起程回国,为了摆脱国民党驻英大使馆的阻挠,独自化名先行,经巴黎至巴塞尔,等候夫人一道至意大利登轮,在海上漂泊数月,年月日经叶剑英派人接应,由香港到达广州,终于回到了祖国。 月日到北京,及时地会见了中央领导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作了长时间的交谈。 李四光回到新中国后,除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外,还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地质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长 四光被选为主席。 1952年起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首任部长的李四光,为摘掉 “ 中国贫油 ” 的 10、帽子作出了杰出贡献 亲赴野外进行地质考察的李四光 早在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曾武断地断言:“中国是缺乏石油资源的国家。 ”这一错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李四光驳倒。 李四光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是巨大的“多”字形结构体系,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互相间隔着,在隆起带蕴藏着多种矿藏,在沉降带又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 在李四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先后在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地找到了石油,从而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彻底地甩进了太平洋。 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从他建立的构造体系、特别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毛泽东、周恩来在 11、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从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 这样,不仅摘掉了 “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2、为我国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带回了伽玛仪,为发现铀矿发挥了重大作用。 3、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 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地震预报途径。 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1、推翻洋人 “ 中国贫油 ” 的断言 李四光是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周恩来 李四光是一 12、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始人,还是科技创新的典范。 中国为有李四光这样杰出的科学家而自豪,中华民族为有这样忠诚的儿子而骄傲。 他坚持科学技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急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 他的科学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国家的需求,为祖国和民族的富强奋斗。 提问:怎样理解周恩来对李四光的评价。 周恩来总理称他为一面旗帜,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一位旧民主主义的革命者,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和榜样。 在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李四光的评价: 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七绝 李四光纪念馆 (一 ) 翠柏凌霄卷俗埃, 回龙山畔逸龙才。 江花江草犹思切, 不尽春潮扑眼来。 (二)舜土无私万象涵, 纬经地脉赖君探。 若无妙手寻油出, 赤县焉知是哪堪。(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ppt课件(1)
相关推荐
1、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一、青少年时期 1861年 出生 1872年 留美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瓦解,面临危机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 过程: 1871年 1881年,清政府招收 1214岁幼童赴美留学(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开端) 1878年 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铁路工程科 1881年 回国 原因:美国发生排华事件 保守派认为留学生“抛荒中学
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 些怎么样的特性呢。 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 想怎样进行研究呢。 需要什么工具呢。 (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
1、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课标要求: 了解詹天佑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詹天佑使用过的字帖和扇子 重建后的詹天佑故居效果图 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 ,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 “ 凿我山川,害我田庐, 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 ” 李鸿章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晚清人们视铁路为 “ 怪物 ” 近代交通的变化 西方新式交通到中国 京张铁路 (北京 唐胥铁路
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提醒学生举手回答) 生:我发现水滴在蜡纸上要比油滴圆。 师:那水滴和油滴在玻璃和报纸上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动手看一看,画一画吧。 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填在记录卡二上,注意我们的温馨小提示。 开始。 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你们亲自动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了水滴在玻璃上比油滴圆。 生 2:我发现了水滴在 报 纸上也比油滴圆 ,并且很快就晕开了
1、现代物理学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什么。 分别是由谁提出的 ? 提示: 相对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 (力学 )而言的 ;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 两大理论的提出者分别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美籍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代表人物 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 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 100周年。
; 三是比较水和油的沉浮情况。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桌子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材料。 预设:试管,水 ,食用油,滴管,面巾纸,试管架。 师:这节课我们就比较水和食用油,关于水和油,同学们想想有哪些不同。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 认识实验用具。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引出本课的主题。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了解学生的原 有认知。 二、主要活动 活动一、利用感官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 1.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