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 高考地理188套重组优化卷 第3部分(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内容摘要:
2、动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2015新课标,1、3)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 34 题。 3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 5、西省3该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突出优势在()A资源输入减量化 B资源再利用C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D对环境影响最小(2016安徽五校联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 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A 表示环境,B 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 ,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 ,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 b 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5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 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竭泽而渔,焚林而猎(2016广东佛山模拟)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 ,完成67 题 9、少,蒸 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 A,B、C 错误, 选 D。 第 4 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 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故选 A。 5A 5 题,根据图, 发展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最快,智力支持系统(教育、科技、管理) 和社会支持系 统( 人口、社会保障 )发 展较快,而生存支持系 统( 资源、农业)与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发展较慢,尤以环境支持 10、系统最慢。 因此本题要选择代价,只能选择 两项。 科技投入属智力支持系统、人口增长属社会支持系统,发展都较为迅速。 第 6 题,根据图,其中发展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最快,智力支持系统( 教育、科技、管理)和社会支持系统(人口、社会保障 )发展较快,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 农业)与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发展较慢,尤以环境支持系统最慢。 本题要选择应大力加强的,也就是 发展较慢的。 分别属于发展较快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而 分别属发展较慢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故选择。 7D 7 题,从图中所给的循环农业模式中,我们可以提取到水稻、甘蔗种植和沼气等信息,所以最适宜该模式的是位于亚热带的闽浙 12、等作沼气池原料,沼渣、沼液作为果园肥料,突出了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 4A 4 题,在阶段,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 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 第 5 题, “斩伐养长,不失其 时”是可持续发 展思想,在阶段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伐木为薪,。2017版 高考地理188套重组优化卷 第3部分(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