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word学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索宇宙学案一、 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 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究的历程,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二、 学习重、难点:重点:对宇宙的了解难点: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三、 学习活动:1、 体验、想象与思考:(1) 观看一幅关于宇宙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照片,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觉。 (每人至少说出一种感觉)(2) 看课本 189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并回答如下问题: 图 10国古代的星象图说明了什么。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 2、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 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 其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相关的神话。 请你列举一例。 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建立了“地心说” ,请你说出“地心说”的含义是什么。 15 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进入了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 并提出了“日心说”。 这个学说是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的。 1632 年,科学家 首先制成了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引入了更宽广的星空。 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飞船使人类踏上了月球。 我国的首位航天员 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 5 号飞船升空。 2、 认识浩瀚的星空广袤而深邃。《探索宇宙》word学案
相关推荐
)测量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 ( ). A.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解析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量分别为:长度、质量和时间,依次分别用:米尺、天平和秒表进行测量,故 D正确. 答案 D 【典例 2 】 一列质量为 103 t 的列车,机车牵引力为 3. 5 105 N
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解析 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 ( 时刻 t0) 的速度为 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s1, 加速度为 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s2, 由运动学公式有, v = at0① s1=12at20② s2= v t0+12(2 a ) t20③ 设汽车乙在时刻 t0的速度为 v ′ , 在第一
4、面的压强之比为_12、 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且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这是为了增大_,减小汽车对路面的_13、边长是 10正方体,重 25N,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是 12N,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_N ,压强为_4、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作有效果跟_大小和_大小有关,压力的_用压强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_15
1、最新海量高中、索勾股定理(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 猜想 归纳 验证”的数学思想
1、最新海量高中、角形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作辅助线证明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推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2、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体会思维的多向性。 3、引导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1、最新海量高中、据的波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数学知识的抽象美及反映在图像上的形象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