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3内容摘要:

综述”君子之风” ( 1)志:追求(名作动) ( 2)德:旧注云:德者,得也。 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 3)依:依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 】 子曰:“君子 义以为质 ,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 信以成之。 君子哉。 ( 15•18 )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来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 这才是君子啊。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15•9)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 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 宋史 文天祥传 》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 4•16) 喻: 懂得,知道。 晋 范宁说: “ 弃货利而晓仁义 , 则为君子;晓货利而弃仁义 , 则为小人。 ” •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 重义轻利 ,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 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 子曰:“士 志 于道,而 耻恶 衣恶食者,未 足与议 也。 ” ( 4•9) ( 1)志:追求(名作动) ( 2)耻:以 …… 为耻(意动) ( 3)恶:坏,不好。 ( 4)足:值得。 ( 5)与议:“与之议”的省略。 •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勉励学生要专心致志求道,不为世俗所累。 子曰:“ 鄙夫 可与 事 君 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 患失之, 无所不至 矣。 ” ( 17•15) ( 1)鄙夫:庸俗浅薄的人。 ( 2)事:侍奉(名作动) ( 3)苟:如果。 ( 4)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贬义,用于坏事)。 清梁章钜 《 论语集注旁证 》 说:“志于道德,圣贤之徒也。 志于功名,豪杰之士也。 志于富贵,即鄙夫也。 圣贤非不事功名也,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不害于道德也。 豪杰非恶富贵也,视功名为重,则富贵为轻也。 鄙夫则富贵而外,他无所志,故其得失之患至于如此也。 ” 子曰:“ 贤哉,回也 ,一 箪 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 6•11) ( 1) 贤哉,回也 : 主谓倒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