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三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B版)内容摘要:

1、第 10课“从开眼看世界”源学习西方主张及其表现。 有为、梁启超有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程标准学习历程 代表人物 学习途径 主张 学习内容 是否实践 影响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编译书籍师夷长技以制夷关注世界思想启迪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自主探究:完成下列表格:探究一、“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没有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材料二:“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 1842年 5月,道光帝问疆吏大臣思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说明问题。 当时的清政府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不 2、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夜郎自大【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在 19世纪 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中国 西方材料三:比较近代前夕中西经济状况 :西方近代工业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失败,惊醒有识之士。 眼看世界 济各方面已经全面落后西方、危机四伏。 愚昧无知、醒有识之士民族危机 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林则徐、 意识 ):林、魏的思想为何未付诸实施。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嘲讽和攻击,进一步说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根深蒂固。 探究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3、 3、思想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内忧外患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内有太平天国的打击 地主阶级洋务派军事工业(自强)民用工业(求富)近代海军近代教育京师福州上海天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旅顺威海卫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4、实践:5、评价局限性(主观)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实践)B、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C、冲击了守旧观念 ,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仅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未触动封建旧制度积极性(客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 19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流行语,可以说是晚清中国思想的主流。 不 4、过,“中体西用”也很容易被后人误解。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保守思想,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也有人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学习西方的路上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课堂探究答案一:赞同第一种观点。 理由: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用以维护已腐朽的封建统治,其失败是必然的。 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答案二:赞同第二种观点。 理由:作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他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自身的统治。 尽管最终破产了,但是引进了西方的机器生产、创办了近代学校,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三:既是一种保守思想,又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理由: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他 5、们的根本目就是维护自身的统治,有先进的技术维护落后腐朽的统治,有其保守的一面。 但是引进了西方的机器生产、创办了近代学校,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主张:)产生原因( 2)0年代以后,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政治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 兴办学校 , 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王韬、郑观应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探究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局限性: 康梁维新思想 ( 19世纪 90年代)( 1)背景:( 2)代表:( 3)主张:经济:政治: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 6、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康有为( 1858 1927)思考:他怎样宣传阐释 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都是西汉末年刘歆等人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而伪造的,是“伪经”。 因此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为“新学”。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利用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 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禹的大业都是孔子假托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的。 康有为 7、把孔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合作探究 4: 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为何有此特点。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与康有为的出身、阅历、所受教育有关,并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 梁启超( 1873 1929)“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则变,不变亦变 变则通,通则久。 ” 变法通议 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伸民权、设 8、议院宣传变法图存思想严复( 1854 1921)译著: 天演论 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维新代表 维新主张 著作借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厉批判君权论,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天演论 (3)主张 :器物制度抵抗派:林、魏洋务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早期维新派:王、郑康梁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 ” (未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践)君主立宪 (未实践)系统施政纲领 (实践)探究: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趋势:渐进深入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 维新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挽救清朝统治学器物宣传维新变法学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学习西方,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