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历史七上北方民族大融合内容摘要:
直捣建康,然后回师平城抵御柔然的进攻。 ”魏军将士听完这一番话,顿时响起一片哀叹声。 有几位大臣提出回师平城,被拓跋宏严辞训斥。 这时,王肃跳下马,跪请把这次行动诏告天下称作迁都洛阳,以后再寻机班师平城。 拓跋宏假装思索一阵说:此虽算不上上策,但也有可取之处。 同意迁都洛阳的请站到左侧。 因为当时秋雨连绵,道路泥泞,文武百官实在不愿意再往南走,因此大部分人都走了过去。 有几个顽固分 子看到大势已去,也慢慢地站了过去。 于是,北魏的都城由平城迁到了洛阳。 不热心改革的皇太子,想逃回平城,孝文帝发现后,废掉了他的太子身份。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就是要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所以,迁都洛阳后,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么,孝文帝的改革具体有哪些措施。 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这将是我们在下面要学习到的内容。 (板书) 三、孝文帝改革 1.迁都以前的改革 教材上提到的迁都以前的政治、经济 改 革主要是指北魏冯太后主持的改革。 冯太后,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蓟县)人。 生于 440 年,卒于 491年,“文明”是她的谥号。 太后的伯祖父冯跋建立的北燕是十六国中四个汉人政权之一。 冯跋死后,其弟冯弘继位。 在北魏的进攻之下,北燕灭亡,冯弘逃到高丽被杀,其一子一女被北魏俘虏。 子冯朗在北魏官至刺史,女入宫后成为北魏太武帝的贵妃(左昭仪)。 冯朗后来因事被杀,其女儿入宫受姑母的抚养,后来成为北魏文成帝的皇后。 465 年,文成帝死,年仅 12 岁的献文帝即位。 第二年,冯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杀了控制朝政的丞相乙浑,开始执掌政权。 孝文帝即位时年仅 4岁,冯太后继续临朝称制,总揽大政。 冯太后在位期间的主要改革措施有: ( 1)建立俸禄制。 北魏百官原来没有俸禄,冯太后增加民户的税收以充百官的俸禄,建立了“班禄”制度;同时严惩官吏的贪污行为。 ( 2)实施均田制,规定 15岁以上的男夫分给露田 40亩,桑田 20亩或麻田 10亩,妇人分给露田 20亩。 露田加倍或加量授给,以备休耕。 露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桑田、麻田用于种植桑、枣、榆、麻等。 所分配的土地不得买卖。 受田人死亡或年过 70要将露田归还官府,桑田不必归还,可以世代相传。 奴婢和耕牛也分配土地,奴婢的受田数量与平民相同,耕牛一头受田 30亩,每户限 4头牛。 受田农户,一夫一妇要向政府交纳二石 粟和帛(或布)一匹。 (。冀教版历史七上北方民族大融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