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1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件2内容摘要: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相同的培养皿 , 分别标号 2和 3; 1至于花园中 , 将 2至于冰箱中 , 打开盖 暴露 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 , 3不处理 , 3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三 .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 检测手指上的细菌真菌分布 2. 观察菌落与分析 ( 1)制备培养基 ( 2)采集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 硬币 衣服 笔 口腔或手指 不做处理。 —— 接种 对 照 适宜环境培养 恒温培养 : 将培养基和培养皿上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排除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 必须高温处理。 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提示 3中的操作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相当于细菌 ,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等。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哪些基本条件 ? 不同环境都有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土壤 窗台 硬币 口腔 衣服 、 寒冷的极地 高热的温泉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小结 观察 菌落 培养基: 适于细菌、真菌生长的物质 菌落 (菌类繁殖后的集合体) 分布: 生存的基本条件 水分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质 有的需要特殊条件 广泛分布于生物圈 细菌 真菌 下列关于细菌的菌落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小 B. 或光滑黏稠 C. 或粗糙干燥 D. 比较大 D A B 上图培养基中(。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1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件2
相关推荐
蛋白质含量和能量水平。 技能训练: P19 解:设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水平为 X。 X*111克 /只 •日 = /只 •日 X= /只 •日 247。 111克 /只 •日 =% 即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为 %时,鸡的产蛋率可达 90% 解:①由于饲料能量水平为 焦 /千克,每只鸡每日取食量为 101克, 查表格可的鸡的产蛋率为 60% 106 ② 由于鸡对蛋白质的 取食量 =15%X101克 /只
)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 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 36 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图乙位置能够保持平衡。 ( 2)讲解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情况及原因。 ①线圈在图甲位置的 ab和 cd边受力方向相反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会转动。 ②线圈在图乙位置时, ab和 cd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受平衡力作用,所以能保持平衡。 ( 3)换向器的作用 讨论: 线圈 在上图乙位置,为什么摆动几下才停下来。 提问: ①线圈为什么能转过平衡位置。 由于惯性 ②线圈转过
没有疾病。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 (3)
同 ,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百日咳、腮腺炎等 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等 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脑炎、丝虫病、爱滋病等 吸血虫病、沙眼、破伤风、淋病、狂犬病等 课堂练习 、 、 三个基本环节。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的人或动物。 ( ) A 昆虫或动物传播 B 飞沫传播 C 食物和水的传播 D 接触传播 ( ) A 消化道传染病 B
气、飞沫 传播 饮食传播 体液传播 抵抗能力弱的人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当 辽宁省锦州市的疫情发生后 , 当地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农业、卫生等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扑杀疫点周围 3公里内所有 家禽 50共 万只。 控制传染源 社会热点链接 封锁 两地疫点周围方圆 5公里, 禁止任何禽类食品运出,对进出疫区的所有人和车进行 消毒 等一系列防控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社会热点链接 重点措施 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