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考点二第1讲译准3大给分点——保高分内容摘要:

类别 虚词的语法作用 ( 如 “ 既 ”“ 且 ”“ 以 ” 等 ) , 或兼有实词的性质 ( 如 “ 之 ”“ 为 ” 等 ) ,所以 抛开语境很难说某一个虚词必须译出,某一 个虚词不必译出,只能根据其在不同语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判断是否需要翻译出来。 突破口 ( 二 ) 2 类虚词“译与不译”掌控好  一  必须译 出的情况 —— 当译则译 1 .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有实在意思的,应译出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少。 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 表程度 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表范围 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表共同 共、同、并、相 表时间 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表语气 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 表频率 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表敬谦 窃、辱、伏惟,幸、敢、请、敬、谨 (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 [ 例 1]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 ( 梁 ) 王以危言,必欲杀 ( 王 ) 祎。 王不得已出 祎 见之 ,脱脱欲屈 祎 , 祎 叱曰 : “ ②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 或劝脱脱曰: “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 脱脱攘臂曰: “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 祎 顾王曰 :“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 遂遇害。 [ 参考答案 ] ① 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死王祎。 ( 考查点: “ 会 ”“ 遣 ”“ 以 ” “ 必 ” ) ② 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 ( 元朝 ) 就像微火残灰,怎么敢和太阳、月亮 ( 一样的明朝 )争夺光明呢。 ( 考查点: “ 既 ”“ 讫 ”“ 实 ”“ 馀烬 ”“ 敢与日月争明 ” ) [ 参考译文 ] 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死王 祎。 梁王迫不得已交出了王 祎 ,脱脱想让王 祎 屈服于他 ,王 祎 怒叱道 : “ 上天 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 ( 元朝 ) 就像微火残灰,怎么敢和太阳、月亮 ( 一样的明朝 ) 争夺光明呢。 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岂能屈服于你。 ” 有人劝脱脱说: “ 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 ” 脱脱手一摆说道: “ 今天就是孔圣人,按道理也不能活着。 ” 王祎 回头看着梁王说道 : “ 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 ” 于是就被杀害了。 2 . 表语气的虚词:在句子语气方面所表达的语气,应译出 翻译这类虚词要先确定句子的语气,然后再确定这类虚词的翻译,这类虚词有“ 其 ”“ 耳 ”“ 乃 ”“ 何 ”“ 焉 ”“ 乎 ” 等。 [ 例 2]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 再至 “ 过清 ” ,驻目久之。 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 注 ]觅亡羊之地; 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 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 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泉之上。 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 归途高者平,险者顺。 至山下,日犹未中。 ( 原文有删改 ) [ 注 ] 黄初平:东晋人,著名道教神仙,俗称黄大仙。 [ 参考答案 ] 有的人说,这里是张良说愿意放弃人间事情想要跟从赤松子游仙的地方,难道果真这样吗。 ( 考查点: “ 愿 ” “ 其 ”“ 然 ”“ 耶 ” ) [ 参考译文 ] 早晨起身又来到那里,山间雾气恣意游荡,天空中没有一丝渣滓。 又来到 “ 过清 ” ,在这里留恋观赏了好久。 然后就寻找小路探访二仙祠,世人相传认为 ( 这里就是 ) 黄初平寻觅丢失的羊群的地方;有的人说,这里是张良说愿意放弃人间事情想要跟从赤松子游仙的地方,难道果真这样吗。 一起来的人都要登山,喝一喝丹井的水,于是就一起登山。 登山的途中,有的人沿着山涧往上,观赏瀑布流泉,踏过白色山岩,想要走到山泉的源头却没有成功,然后就在丹泉之上会合。 山高峻而幽深,向下窥视群谷,山谷都呈现出各自的形状。 回来的路上,感觉高的 地方也很平坦,危险的地方也很顺利。 到了山下,太阳还没有到中天。 3 . 固定组合型虚词:词义固定,翻译固定 一般两个字的固定虚词 ( 复音虚词 ) 不能拆开硬译。 如 “ 所以 ”“ 无乃 ”“ 奈何 ”“ 有以 ”“ 无以 ”“ 是以 ” 等。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既然是固定结构,那就是说一般搭配是固定的,并且翻译也是固定的。 所以在识别和翻译时就要从其特征入手,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 1) 牢记搭配 考生要注意将固定结构的固定搭配掌握牢固,不要胡乱搭配或张冠李戴。 如 “ 何辞为 ” , “ 何 „„ 为 ” 是固定结构,可直接翻译成 “ 何必 „„ 呢 ”。 再如, “ 死法孰与死敌 ” 中的 “ 孰与 ” ,是一个固定结构,可以翻译成“ 与 „„ 比,哪一个更 „„”。 这种固定结构即使在别的语境中出现,也仍然要翻译成这种形式。 ( 2) 灵活套用 虽为固定结构,但有些在形式上也可能会灵活变通,但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其意思是一样的。 如 “ 今奈何忽为此举 ” 中的 “ 奈何 ” 和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中的 “ 奈 „„ 何 ” 意思是一样的,都翻译成 “ 把 „„ 怎么样 ”“ 对 „„ 怎么办 ”“ 为什么 ( 为何 ) „„”。 所以,对固定结构还要注意灵活套用。 ( 3) 异中求同 有些固定结构从外在语言形式上来看虽有不同,但是翻译时其意思是一样的,如 “ 岂 „„ 耶 ”“ 岂 „„ 乎 ”“ 独 „„ 乎 ” 都可以翻译成 “ 难道 „„ 吗 ”。 因此,考生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归纳相同点,区别不同点,准确辨识。 [ 例 3] ( 2020 山东高考 )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 “ 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 公曰: “ 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 晏子曰: “ 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 [ 参考答案 ] 这样做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 考查点: “ 是 ” ,这样; “ 虽然 ” ,固定结构,译为“ 虽然这样 ” ; “ 独 „„ 乎 ” ,固定结构,译为 “ 难道 „„ 吗 ” ) [ 参考译文 ]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藁邑作为食邑。 晏子谢绝说: “ 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已经疲困了;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刻意打扮宫中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的死亡很近了。 使民力疲困,使民财用尽,使民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统治者了。 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 ” 景公说: “ 这样做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 晏子说: “ 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 ,安定国家后才安居自己的家,尊重国君而后安处自身,为什么说偏偏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呢。 ” 4 . 兼词:按两个词的意义译出 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 古汉语中的兼词主要有 “ 焉 ” ( 于何 / 于此 ) 、 “ 诸 ” ( 之于 / 之乎 ) 、“ 盍 ” ( 何不 ) 、 “ 曷 ” ( 通 “ 盍 ” ,何不 ) 、 “ 叵 ” ( 不可 ) 等。 兼词数量不多,平时掌握了它们的用法,翻译时根据语意不难译出。 [ 例 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 ①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 贾人勃然作色曰: “ 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② 人曰: “ 盍救诸。 ” 渔者曰: “ 是许金不酬也。 ” 立而观之,遂没。 ( 选自《巨贾渡河》 ) [ 参考答案 ] ① 渔人用船载着他到了岸上, ( 他 ) 却只给了渔人十两金子。 ( 考查点:诸,兼词 “ 之于 ” ) ② 有人说: “ 为什么不救他呢。 ” 渔人说: “ 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 ( 考查点: “ 盍 ” ,何不;“ 诸 ” ,之乎 ) [ 参考译文 ] 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他的船沉没了, ( 他 ) 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大声呼救。 有一个渔人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 “ 我是济水一带的大 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