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内容摘要:
.最后 ,清政府花钱 赎回 ,并拆毁投入大海。 材料 2: 到 1911年,中国铁路中,外国人直接投资 修建的占 46%, 依靠外国贷款修筑的占 40%,而中国 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仅占 14%。 材料 3: 1930年,在广大农村地区,运送邮件主要 靠人力和落后交通工具。 只有在城市,部分邮件是 才是使用近代交通工具的。 阻力大 受列强控制、排挤 发展不平衡 1)西方传入中国。 2)阻力非常大。 3)发展不平衡。 4)受列强排挤。 5)技术依赖外国。 18世纪 70年代,洋务派上奏朝廷建议修筑铁路。 但遭到反对,认为机车会震动皇陵。 后来,洋务派阳奉阴违,于 1880年擅自修建了 唐胥铁路,建成后才上奏朝廷,还不明言,只把铁 路说成“马路”。 1881年, 唐胥铁路通车。 但由于 老佛爷有不许 使用蒸汽机车的命令,当局只 得使用骡马拖带,因 而成了“马车铁路”。 18世纪 80年代初,洋务派等主张续建该铁路。 由于临近京城, 引发了长达十多年的铁路之争。 探究:该不该修铁路。 探究:该不该修铁路。 (驻英公使、驻德公使 ) 李鸿章 (甲午海战前不曾出国 ) PK 刘锡鸿 1)夺民生计。 “铁路一开,津通舟车尽废,水手、车夫、客店、负贩食力之人,终归饿莩” 2)引起民怨。 “铁路所经之处,尽毁田庐坟墓,必致民变” 3)有利于外敌入侵。 “一旦祸起,即直达京师” 4)破坏风水 ,特别是会惊动龙脉。 5)耗费银两巨大 , 财政根本无法承担。 且由于得购买外国原料、雇佣洋匠,导致白银外流 近代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 思考视角 1: 1)主张修,请思考: 这么多人反对意味着什么。 能不能修。 真要修,你如何解决上述利益问题。 2)不主张修,请思考: 修铁路有什么好处。 不修铁路中国能富强吗。 1) 1)。 ; ; 、知识、思想的传播 ; 、军事、 外交、文化等方面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小 结 鸦片战争以后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国 的交通和通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本质的就是 由传统农业社会的交通和通讯向现代工业文明的交 通和通讯转变。 这一转变影响到了中国人的生活、 思想、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 一言 以敝之,就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近代化的过程却又是艰难。人教版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
相关推荐
,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 200万 辆。 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20年12月12日,赛欧下线,引发了无数中国人对家庭轿车的新梦想 一、交通事业的发展 • 铁路建设和机车制造 • (1)近代铁路的发展 • (2)现代铁路的发展 • 公路建设和汽车制造 • 航运业 “万年清”号 ——轮船 (1865年 ) 晚清中国创办的 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 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但发展缓慢; ( 1)近代: 公路交通发展受限 ① 建立汽车制造厂 ( 1)新中国成立后: 公路运输快速发展 ② 建立密集公路网 ③ 架设公路大桥 ④ 偏远山区通公路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 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 200万 辆。 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二、水运和航空 水路交通:
000080000900001 2 3 4系列11989 1997 2020 1978 ,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D 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华国锋 探究 : “ 两个凡是 ” 的实质 是什么。 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 影响。 提示 : 实质 : 影响 : 继续坚持 “ 左 ” 倾错误 国民经济徘徊不前
交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的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四、公路交通的发展 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有轨电车 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 ( ) A 民国成立后 B 20世纪 30年代 C 20世纪 20年代 D 1949年以后 • 近代水运的发展 • (1)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 1872年,第一个民用水运企业 ——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 2)艰难发展
明理由 勃列日涅夫 (1964年 1982年,曾任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 他 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1976年 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 1977年至 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 他在 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