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4内容摘要:

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这里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 七个阶段 . 国画 特点: 写意传神, 追求 “ 得意忘形 ” 原料:笔、墨、矿物颜料;纸、绢 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一 )、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早在六七千年前 ,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除彩陶画外 ,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 ,称为岩画 ,此外还有壁画、地画等 .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 鹳鱼石斧图 》 ,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 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 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 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 《 人物龙凤帛画 》 《 人物驭龙帛画 》 (二 )、夏商周时期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三 ) 、秦汉时期 这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的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 ,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注重线条和色彩 .代表作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 《 夫妇宴饮图 》 等 . (四 )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 ,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他们文化修养很高 ,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代表作: 顾恺之 《 女史箴图 》 《 洛神赋图 》 提出 “ 以形写神 ”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 女史箴图 》 《 列女仁智图 》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五 ) 、 隋唐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 ,在继承魏晋以来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 代表作 有展子虔的 《 游春图 》 阎立本的 《 步辇图 》 吴道子的 《 天王送子图 》 此外 ,隋唐时期的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盛极一时 ,题材广阔 、场面宏大、人物造型生动、色彩瑰丽 . 展子虔 的 《 游春图 》 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 步辇图 》 是阎立本的原作,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 《 步辇图 》画的是 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 吴道子 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 ,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 ,人称 ” 吴带当风 ” ,后人将吴道子称之为 ” 画圣 ” ,这是他的 《 送子天王图 》 . 敦煌壁画 《 九色鹿 》 (六 )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 ,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 ,画学兴起 ,适应民间需要 ,绘画成为商品 ,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各画种全面发展名家辈出 ,其中 ,风俗画 是当时最大的亮点 ,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北宋张择端的 《 清明上河图 》 . 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