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4东西方先哲4内容摘要: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 ,其中包含 A、 B、 C 三个概念。 [知识链接] -三段论 • 大前提是所有动物都会死, • 小前提是所有人都是动物, • 结论是所有人都会死。 • 大前提是凡人都会死, • 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 • 结论是苏格拉底会死。 202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大前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知识链接] -三段论 202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 17年来 ,资本主义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这个推论( )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知识链接] -三段论 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思想主张 ( 1)哲学思想 -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 唯物主义二元论 ( 2)逻辑学 - 三段论 ( 3)政治思想 - 法治优于人治 政体分类有两个标准: (执政的人数) 一人 少数人 多数人 正宗政体 君主 贵族制 共和制 变态政体 僭主制 寡头制 平民政体 [知识链接] -法治优于人治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何区别。 柏 : 等级和谐观 ,基于社会成员的等级划分。 亚 :提出了 自由民内部平等 的杰出思想。 但他又承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等级差别 -把公民分为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 这是这位逻辑学大师正义论存在着的逻辑矛盾。 极富者品性 -“逞强放肆、至犯重罪” 极贫者品性 -“懒散无赖、易犯小罪” 中产阶级品性 -懂得节制,少野心,有公认的中庸美德 [知识链接] -法治优于人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 革命和内讧的根源 在于不平等。 那么,他与柏拉图的法治观又有何区别呢。 最好政体- 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 法治优于人治 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法律受到普遍地服从,这就是守法 ,这是实现法治的 关键 ;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这是实现法治的 前提。 [知识链接] -法治优于人治 他与柏拉图的法治观区别在于: 柏拉图强调人治 ,即哲人统治,只是在他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他才提出法治的观点,但他 忽视了法律的性质 ,只强调了应该守法,而忽视了如果法律本身就是恶法,那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而 亚里士多德 则一方面强调了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要 守法 ,另一方面还强调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应该是良好的法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治。 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思想主张 ( 1)哲学思想 -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 唯物主义二元论 ( 2)逻辑学 - 三段论 ( 3)政治思想 - 法治优于人治 ( 4)伦理学 - 中道理论 • 所谓“中道”,意即中庸,他认为宇宙间万物过了不好,不及也不好,在太过与不及之间就是最好。 • 比如他说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该怕的东西就应该怕,不怕就是鲁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 • 它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 : “中道理论” 想一想 :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提出了 “ 中庸之道 ” 的思想。 这难道是巧合吗。 两者的中道学说有何联系与共同点,又有何区别呢。 同: (1) 德性的一致 : 孔子把 “ 中庸 ” 和亚里士多德把 “ 中道 ” ,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2) 理性的一致 : 孔子的 “ 中庸 ” 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 “ 中道 ”思想,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 (3) 知性的一致: 孔子的 “ 中庸 ” 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 “ 中道 ”思想,都共同反对折中主义,反对将 “ 过 ”和 “ 不及 ” 简单地调和或折中。 异: (1)前提不同: 中庸以个人服从传统社会道德为前提,而中道则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前提的。 孔子的儒学理论的全部主张,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上下有序,德布礼行,和睦平均,社会稳定,以达天下归服的社会秩序,也就是后儒阐释的 “ 王道 ”。 礼是实现这种政治主张的最好的方法,其具体体现为对中庸的追求。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选择原本就是人的一种高度自主的活动,因为人都有自由的意志。 ( 2)标准不同 :中庸的标准是礼,而中道的标准是 “ 正确的理性 ”。 (3)归宿不同 :中庸寻求的是 “ 致中和 ” ,要求将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而中道寻求的则是公正 . 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顺应灵魂三个部分提出三种教育: 体育 ﹑ 德育和智育。 他认为体、德、智三者象物质和形式的不可分离,互相联系,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论证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 在教育史上,他最先按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顺序来确定教育年龄分期。 “ 体育应先于智育 ” , “ 躯体之注意应先于心灵之注意 ”。 对道德品质教育,他把重点放在道德习惯的形成上,注意培养勇敢的品质。 Aristotle 伟人的评价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素:“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 生存。 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 失是最大的痛苦。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 正因为它是善。人教版历史选修4东西方先哲4
相关推荐
工科进士 民国时期: 1911年之后 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 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 一、早年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的李四光 二、科学贡献:第四纪冰川与地质力学 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创立新理论 ‚ 地质力学 ‛ ,研究我国地质结构 一、早年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的李四光 二、科学贡献
会主义道路时期 1) ,在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2)八届一中全会上,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3) 1961年初,与周、陈一起制定了八字方针,力图纠正“大跃进”所犯的“左”倾错误,对出现的包产、分田到户的现象给予了肯定;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经历 十年文革时期 1)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 2) 1969年,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劳动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系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一脉相承 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B回顾: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放: 1)主张: 2)发展对外关系:加强()关系;恢复()关系
圣赫勒拿岛。 7) 1821年 病逝 三 .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成立 ( 1804年 12月,性质) (对内) ① 用人上 ②宗教上 ③政治上 ④经济上 ⑤军事上 ⑥法律上 民法典 ( 《 拿破仑法典 》 ) 拿破仑晚年说过:“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 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 • 第 544条
③ 1805年 粉碎第三次反法同盟(俄、英、奥) ④ 1806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 重创普鲁士。 ⑤ 1810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 奥地利公主嫁给拿 破仑, 至此, —— 拿破仑控制了除英、俄外的几 乎整个欧洲,登上欧洲大陆霸主宝座。 (一)前期作战: ———— 连克强敌 ; 三、对外战争 (一)前期作战: ———— 连克强敌; : 打破欧洲各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捍卫国 家主权。 :
物被安排在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加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气势,拿破仑红色的斗篷使画面辉煌激昂。 年轻的拿破仑手指向高高的山峰,骑在一匹直立的烈马背上。 据说,当时拿破仑要求画家表现他“镇定自如地骑在一匹烈马上”,以渲染“拿破仑的英雄气概和史诗般的阿尔卑斯山远征”。 “军事天才 ” 拿破仑 波拿巴 一、崭露头角( 1793—1799) 二、雾月政变与第一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