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3内容摘要:

)题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答小农经济的缺点。 答案: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一种千耦其耘的集体简单协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的农业生产方式。 (2)进步之处: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不足之处: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近代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 (3)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以及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 一人跖 (踏 )耒而耕,不过十亩 ” ;战国时 “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 解析 】 选 B。 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 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 “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 2.(2020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 )史书载: “ (东汉 )立春之日 „„ 京师百官皆衣青衣 „„ 施土牛耕人 (泥塑的牛耕人 )于门外,以示兆民 ” ,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 ( )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京师百官皆衣青衣 ” 、 “ 施土牛耕人 ” 反映了统治者对农耕生产的重视,B、 C、 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 „„” 该诗句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 ) A.手工作坊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 男解牵牛女能织 ” 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耕作方式,即小农经济。 4.(2020 连云港模拟 )唐代诗人杜甫 “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 耕女桑不相失 ” 的诗句,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 ) 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 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 “ 男耕 女桑 ” 表明了我国传统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5.(2020 湛江高一检测 )据 《 左传 》 鲁宣公十五年记载 “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 “ 公田 ” 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鲁宣公十五年 “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 可知 “ 公田 ” 是井田制时周王分封的土地。 在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受田者所有,而不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所以选 B。 6.(2020 泉州高一检测 )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编制图册,史称 “ 鱼鳞图册 ”。 明朝政府编制 “ 鱼鳞图册 ” 的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限制土地兼并 B.便于分配土地 C.便于征收赋税 D.便于奖励垦荒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丈量土地、编制图册,政府主要目的是依据此征收赋税。 A、 D两项表述错误。 7.(2020 杭州模拟 )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 其原因不包括 ( ) 、徭役的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