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内容摘要:
作用,如甲基化、脱氨基、还原反应。 4. rRNA的转录后加工 原核生物 有 16S、 23S及 5S三种 rRNA,这三种 rRNA均存在于 30S的rRNA前体中。 转录作用完成后,在 RNaseⅢ 催化下,将 rRNA前体切开产生 16S、 25S及 5S rRNA的中间前体。 进一步在核酸酶的作用下,切去部分间隔序列,产生成熟的 16S、 23S及 5S rRNA,还有成熟的 tRNA。 并对 16S rRNA进行甲基化修饰,生成稀有碱基。 与 4S rRNA加 I变化不大。 真核生物 的核蛋白体中有 18S、 5. 8S及 5S rRNA。 5SrRNA自己独立成体系,在成熟过程中加工甚少,不进行修饰和剪切。 45S rRNA前体中包含有 18S、 5. 8S及 28SrRNA。 在加工过程中,分子广泛地进行甲基化修饰,主要是在 28S及 18S中。 甲基化作用多发生于核糖上,较少在碱基上。 随后 45 S rRNA前体经核酸酶顺序剪切下生成 18S、 、 28S rRNA。 三、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 (Translation) 基因的遗传信息在转录过程中从 DNA转移到 mRNA,再由 mRNA将这种遗传信息表达为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过程叫做 翻译 ,即蛋白质的合成。 (一)、 蛋白质合成体系 mRNA提供遗传密码 在 mRNA中,每 3个相互邻接的核苷酸,其特定排列顺序,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可被体现为某种氨基酸或合成的终止信号者称为 密码子 ,统称 遗传密码。 它具有连续性、简并性、通用性。 UAA、 UAG、 UGA为肽链的终止信号,不代表任何氨基酸,称为 终止密码子 ;密码子 AUG不仅代表一定氨基酸,而且位于 mRNA启始部分,称起始密码子。 编码同一氨基酸的称 同义密码子。 起编码氨基酸作用的称 有义密码子。 遗传密码及相应的氨基酸 tRNA转运氨基酸 tRNA上有由 3个核苷酸组成的 反密码子 ,与 mRNA上的密码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 tRNA与对应氨基酸结合成为氨基酰 tRNA,氨基酰 tRNA才能准确的在mRNA上对号入座。 核糖(蛋白)体提供装配场所 核蛋白体相当于装配体,当核蛋白体在 mRNA上每向前移动一个密码子的位置,肽链上即增加一个新的氨基酸,直至终止信号。 氨基酸为合成原料 20种氨基酸 (二)、 蛋白质合成过程 1.启动阶段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启动阶段,核蛋白体的大、小亚基, mRNA与一种具有启动作用的氨基酸 tRNA共同构成启动复合体。 2.肽链延长阶段 根据 mRNA上密码子的要求,新的氨基酸不断相应的被特异的 tRNA运至核蛋白体受位,形成肽键。 3.终止阶段 当多肽链合成已完成,并且 “ 受位 ” 上已出现终止信号,此后即转入终止阶段。 终止阶段包括已合成完毕的肽链被水解释放,以及核蛋白体与 tRNA从mRNA上脱落的过程。 (三)、 翻译后加工 1.一级产物的修饰: (1)去除 N甲酰基或 N蛋氨酸; (2)个别氨基酸的修饰; (3)水解修饰; (4)切除部分肽链(连接肽、信号肽)。 2.高级结构的修饰: 肽链释放后可自行根据其一级结构的特征折叠、盘曲成高级结构。 此外,高级结构的修饰还包括 (1)折叠 、 (2)亚基聚合、 (3)辅基连接 等行为。 : 蛋白质合成后,定向地到达其执行功能的目标地点,称为靶向输送;( 2)切除。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 基因及其结构 1.基因概念的发展 (1)1866年孟德尔在 《 植物杂交试验 》 中提出的遗传因子概念,是基因雏形名词。 (2)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在 《 精密遗传学原理 》 中提出 “ 基因 ” 概念来替代孟德尔假定的 “ 遗传因子 ”。 (3) 1926年摩尔根的巨著 《 基因论 》 出版,提出基因以直线形式排列,决定特定性状,能发生突变和交换,它不仅是决定性状的功能单位,而且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 (4) 1957年法国遗传学家本滋尔提出 顺反子 学说,认为基因是 DNA分子上一段核苷酸顺序,负责着遗传信息传递。 2.基因的几个相关概念 (1)基因:可转录一条完整的 RNA分子或编码一条多肽链的一段 DNA序列;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2)假基因 (pseudo gene):同已知的基因相似,但位于不同位点,因缺失或突变而不能转录或翻译,是没有功能的基因。 (3)等位基因 (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4)结构基因 (structural gene):可编码 RNA或蛋白质的一段 DNA序列。 (5)调控基因 (regulator gene):其产物参与调控其他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6)重叠基因 {overlapping gene}:同一段 DNA的编码顺序,由于阅读框架的不同或终止早晚的不同,同时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肽链的基因。 (7)隔裂基因 (split gene):一个结构基。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
相关推荐
[ ] 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产生的突变全部是有利的 C、提高了后代的稳定性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答案: [ ] BD 当神舟六号航天飞船搭载着宇航员成功返航时 , 一些特殊的乘客也回到了地球。 他们是一些:生物菌种 、植物组培苗和作物 、 植物 、 花卉种子等。 在太空周游了115小时 32分钟 , 返回地球后 ,
皮肤 和 黏膜 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 白细胞、血浆蛋白 特异性免疫系统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产生 抗体和效应T细胞 ,消灭病原体 (抗原 ) 非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 免疫 三、免疫的类型和特点 1、类型: 2、 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人人 天生就有 ,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 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又叫天然免疫或先天性免疫,它具有
他生物制约等有 限条件下。 起始呈加速增长, K/2时增长最快,之后开始减速增长,到达 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 K值上下波动。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鼠是繁殖力很强的有害动物 ,我们考虑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鼠的数量。 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在影响种群增长模型的什么参数 ? 改变生态环境
( 微米 ) 较大 ( 10 30 微米 )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无,只有一条 DNA,与蛋白质不结合在一起 有, 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根本区别: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包被,无核仁、无染色体,只有 DNA分子 共性
致 (ATP)生成不足,所以能量供应不足的疾病 其中的一种为线粒体肌病, 主要症状是肌肉无力、肌肉萎缩以及运动不耐受 2 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及其生成( )。 ,很快 ,很慢 ,很慢 ,很快 练一练 1. 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 X代表( ) A、 H2O B、 [H] C、 P D、 Pi D D 草履虫的纤毛运动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是肌动蛋白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完成的
作家的读书方法 , 才有益处可言。 1 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是荒谬的事情。 1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地点。 1 读书的真艺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 14— 1 李清照的读书乐趣。 基本思路 文章内容大概 文章是从读书的益处 、 目的 、 书的选择 、 作家的选择 、 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 , 来阐述自己关于读书的观点: 读书是以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