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洛阳诗韵4内容摘要:
的苍凉,你更会讶然这龙门两山竟夺得千峰翠色,春意乱生;而教你真正称奇的,当然还是那浩大辉煌的石窟。 据记载,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龙门石窟,延续至唐代,历时 400余年。 令人痛心的是十之八九的小佛像,头部已遭损毁,最著名的 《 帝后礼佛图 》 浮雕也被盗凿。 但是,残留的佛像形态乃至每块衣袂 ( 10), 都刀法圆熟,极其传神。 现存的 1352个石窟, 785个龛, 尊造像, 3680种题记,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龙门石窟最雄奇的是奉先寺。 卢舍那的塑像是我所见各地佛像中最美的一尊。 那婉约端丽的姿态,那摄人心魄的慧眼美目,那浅笑盈盈的秀美双唇,真是集美之大成。 到洛阳,游龙门,不拘四季,无论晨昏,一棹碧涛春水路,龙门石窟永远向你展示着壮美的大观。 而当你沿着香山寺、白居易墓、宾阳洞、药方洞、万佛洞、奉先寺 ——游赏时,你将会如品诗韵、如临仙境,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正徐徐向你展开 …… 字词 ( cuǐ c224。 n ):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艳。 ( y232。 ): 酒窝,笑脸。 ( ku236。 ) 赠:赠送(礼物)。 :这里指深厚的文化底蕴。 况味,指境况 和情味。 ( dǔ): 忠实,诚心诚意。 :形容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才智超群的人一批批连续出现。 ( zhuō):粗糙拙劣。 ( y225。 n ) 娇嫩美丽。 ( m232。 i ) 衣服的袖子。 , 直接抒发对洛阳的浓烈感情。 ( 感受 ) 2. 交代洛阳的地理位置 , 突出它在黄河沿岸各城市中的 地位。 —— 洛阳是历史的馈赠和沉积 , 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 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 文化底蕴深厚 ) ( 感受 ) : 原因: 特殊的机遇和亲缘; 特殊的况味 ( 深厚的文化底蕴 )。 ( 感受 ) : 原因: 经济文化中心。 小结: 写作者对洛阳感受 ——十分偏爱、有笃诚的崇拜。 原因:洛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殊的况味。 内容分析 第 6自然段:过渡段,领起下文,总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第 7- 15自然段:具体写洛阳 “ 特殊的况味 ” —古美奇绝。 ( 1) 第 7—8自然段写洛阳的古 ——第一个特点。 ①选取的典型材料是什么。 “ 天下第一寺 ” 的白马寺。 ② 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洛阳诗韵4
相关推荐
鲁侍萍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 静、清 醒 当她面对周朴圆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
代表作: 《 窦娥冤 》《 救风尘 》《 望江亭 》《 单刀会 》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 窦娥冤 》 是 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 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取材于 《 东海孝妇 》 ,孝妇很早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 而孝妇却由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
如何造成的。 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 押赴刑场 —— 婆媳诀别 —— 三桩誓愿 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 又是如何造成的。 冤 ,即无辜受屈。 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 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共出现 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根据 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
:总写作者对洛阳的感受。 ③、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如何。 明确:前后两部分是总分、前果后因的关系。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①、第一部分写作者具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十分偏爱与笃诚的崇拜。 ②、作者偏爱和崇拜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表层是 “ 机遇和亲缘 ” ,深层是 “ 特殊的况味 ”。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 ①、第 6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和下文的关系如何。 明确:过渡段
禁 锢 墓志铭 yīn y236。 n zhǒng zh224。 s224。 g249。 记叙死者生平,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二、感知课文 小任务 : 找出文中描写坟墓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总特点。 长方形土堆 无人守护、管理 没十字架、墓碑、墓志铭,甚至名字也没有 托尔斯泰墓的总特点: (不劳顿他人) (淡泊名声) 朴素 思考: 你认为托尔斯泰最终有没有获得他想要的安宁和幸福。
照。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 • 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 • 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分析第一层 第 2节中的情与景是如何结合的。 第 3节中有“这是独处的妙处”,这妙处何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分析第二层 第 4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按什么顺序排列 ? 荷塘 田田 出水很高 像婷婷舞女的裙 (比喻 ) 零星 袅娜 (拟人 ) 明珠 星星 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