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8课国殇2内容摘要:

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 《 诗经 》 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 说苑 》 记载,约公元前 6世纪就有《 越人歌 》 和 《 楚人歌 》。 《 论语 》载孔子曾听到 《 接舆歌 》 , 《 孟子 》中也有 《 孺子歌 》 等等。 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名称 ,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 《 离骚 》 ,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 离骚 》 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 ──遭遇,“骚” ──忧愁 《 离骚 》 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 373句 , 2464字 ,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关于 《 离骚 》 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 《 史记 屈原列传 》 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