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1内容摘要:
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如 《 兰亭集序 》。 而 赠序 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是 临别赠言 性质的文字, 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 如《 送东阳马生序 》。 《 兰亭集序 》 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 背景介绍 东晋永和九年 (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 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 这次聚会有 26人作诗 37首,编为 《 兰亭集 》。 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 《 兰亭集序 》。 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4.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范读课文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各部分的感情基调又是怎样的。 “信可乐”。 “乐”转为“痛”的。 与老庄的生死观是否相同。 ‖ 研读第一段 修禊: 古人于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涤以拔除妖邪。 (禊:洁也。 ) 明 文徵明 《 兰亭修禊图 》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 问题探究 在这一段中作者说“信可乐也”,那么作者到底乐什么 ?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 群贤 …… 集 崇山 …… 右 一觞 …… 情 天朗 …… 畅 仰观 …… 娱。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1
相关推荐
是 超脱的 ,空灵的,美妙 的。 这个时候,已经是见山不只是山,见水不只是水了 ,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的了。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感想。 总结: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兰亭集会的盛况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 修禊 环境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语言生动富有鼓动性 五、从 写作技巧 分析以下广告词 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一表人材,一见钟情 夏透风凉冬御寒,男添庄重女增俏 双关,幽默有趣 拟人,倍感亲切 双关,加深印象 对偶,均衡美感 香飘万里, “ 臭 ” 名远扬 夸张,突出特点 第一招:运用修辞 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比喻,生动形象 排比,铿锵有力 人间自有真情 在
又有意义。 调查报告 落款 • 调查报告中落款只有署名这一项内容,署名时可在标题下一行中间位置;可署在文尾右下方;如若要在报刊上发表,就应该放在标题下面。 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之 —— 情感困惑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 6月 25日发布的
收缴天下的兵器,把它们集中在咸阳,去掉刀锋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从此以后,凭着华山当做城墙。 借着黄河当做护城河,上据着亿丈高的城墙,下临着不可测量的深渊,把它们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废除 使 …. 愚昧 治世之道 烧毁 毁坏 兵器 销毁 以之为 用来削弱 依仗 凭借 上凭 下临 把它们作为 坚固的城防 百姓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 何。
”的人 喜悦 困难 迷茫 现实 ——远古 ——未来 ——现实 第一部分( 12段) •写第一次面对神奇而险峻的三峡奇景 第二部分( 310段) •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 1114段 •联想到无数个“第一个”及人类发展前景的历史。 第四部分( 1516段) •描绘穿过万重山后的景象,书写喜悦之情。 以过三峡的行踪为线索 (一)研析第一部分 研读课文 仔细品味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
( 37)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 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和历史上的争夺,为写赵长城描绘背景。 • 第三层( 812)写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 思考: 1:作者按什么路线进行寻访的。 按先后顺序说出作者的行踪。 2: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其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3:赵武灵王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作者怎么评价这两件事的。 从中看出作者用意何在。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