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铁肩担道义2内容摘要:
1927年 4月 28日,这位 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 李大钊 就义的绞架 这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杀革命烈士李大钊的绞刑架。 以最残忍的“三绞处决”法,对李大钊进行了整整40分钟的绞杀。 中国共产党党名的议定者,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第一个慷慨就义。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汉白玉雕像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李大钊的。 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第一部分 ( 1— 8自然段),讲述的是李大钊被捕前国内大的局势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部分 ( 9— 2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讲述了李大钊被捕以后的遭遇及其思想历程。 第三部分 ( 27自然段到结尾),对李大钊的精神进行总体的评价。 问题探究: 文中说,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 从李大钊对亲人的这些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李大钊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的气概,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来自他对人生的透彻认识。 虽然最后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李大钊没有说一句话,但是 他的内心对亲人是饱含真情的。 传记里提到他“静静的看了看她们”, 在镇定与沉默中含有关怀与保护之意。 他 相信他的亲人能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事业,他的这种镇定与沉着,其实是寓浓情于平淡之中的。 李大钊是怎样思考生死问题的 ?他 的慷慨赴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 课文里提到李大钊思考生死问题的文字有很长一部分: (即教材的第 13段 …… 第 18段)。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铁肩担道义2
相关推荐
种什么样的感情之美。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
方法。 ( 5节) 列数字: 1/25秒; 引用:“像眼镜蛇一样万无一失”; 举例子:一条蝰蛇。 ◎◎ 作者由“蛇” 和“蓑鲉” 探讨出斑纹呈现的规律是什么。 ( 6节) ——— 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动物的外表要么是斑纹,要么是斑块,要么是斑点。 ◎◎ 除了蛇,文章又描绘了哪些动物的斑纹。 ( 7节) ——— 鲑鱼 、螺壳、瓢虫、鹰隼、长颈鹿、斑马、老虎、豹子等。
渊明曾 “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 《 归去来兮辞 》 )异曲同工,正是诗意栖居的充分体现。 “竹杖芒鞋轻胜马 ” , 进一步展开,写自己在风雨中体悟到的超旷乐观的心理感受。 竹杖芒鞋,颇有一份野趣,透露出老苏摆脱官场羁绊、无拘无束的个性。 “ 轻 ” 字颇耐咀嚼。 轻者,轻便也,轻快也,轻巧也,轻松也。 词人之化辛苦为轻松,化艰难为写意,正是其超旷人格的写照。
质文明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我们精神文明 的软件建设还是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 E— G 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暴露无遗,也就是表里“两张皮”。 归纳起来,就是“雅而不高”,就是人们的修养、素质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 这种社会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A、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 B、缺乏学识修养,但又自以为是。 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
去 作者:纪弦 七子之歌 你可知 “ 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 是 他 们 掳 去 的 是 我 的 肉 体, 你 依 然 保 管 我 内 心 的 灵 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 叫 儿 的 乳 名: 叫我一声 澳门。 母亲。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作者: 纪弦,生于河北省清苑县。 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 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
谈及建功立业的事情,引他想起青年到晚年的经历。 “ 戏作 ” 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慨叹,是绝非儿戏的笔墨。 写作背景: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 夜 娖银胡 ,汉箭 朝 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文赏析: 上片:英雄壮举 回忆 下片:投闲置散 现状 对比 → 悲慨凄凉 怨愤之情 chu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