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1章学案4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内容摘要:
v0反向,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a 逐渐增大,只是说明 v 减小得快了 若加速度 a与初速度 v0同向,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a 逐渐减小,只是说明 v 增加得慢了 速度变化得慢了 速度变化得快了 O vtvtO 三 . 从 vt 图像看加速度 [问题设计 ]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质点的速度 — 时间图像,求出它们的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 2211 m / s2m / s5010 tav甲2212 m / s1m / s10515 tav乙tav三 . 从 vt 图像看加速度 [问题设计 ] vt 图像中图线的“陡”和“缓”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 由第 1问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由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出, 甲的图线比乙的图线“陡”, 答案 通过比较图线的“陡”、“缓”就可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在同一个 vt 图像中,图线“陡”的加速度较大. 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 在 vt图像中,比值 描述了直线的 ,叫做直线的斜率,其值等于物体运动的 . (1)在同一个坐标系中,斜率越大,加速度 . 【 要点提炼 】 倾斜程度 加速度越大tv(2)vt图线为倾斜直线时,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如图中的图线甲、乙所示;图线为曲线时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图线 的斜率表示这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如图中 A点的切线 e的斜率等于该时刻 A点的瞬时加速度,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在减小. . 切线 方向 【 要点提炼 】 3.由 vt 图像判断速度的变化 通过 vt 图像可直观判断速度的变化与加速度的正、负无 关.如图所示. (1)在 0~ t0时间内, v 0, a 0,物体做 运动; (2)在 t t0时间内, v 0, a 0,物体做 运动. 减速 加速 一、对加速度 的理解 例 1:雨滴从高空由 静止 下落,由于 空气阻力作用,其 加速度逐渐减小 , 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 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 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 速度最大 C.位移越来越小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B 解析 一直下落,。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1章学案4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相关推荐
一 己 之 害 为 害,而 使 天下 释 其害。 不把个人的祸患当做祸患,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 此 其人 之勤劳,必 千 万 于 天 下 之 人。 这样他付出的辛苦劳累,一定比普天下的人要高出千万倍。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 而己又不享 其 利, 必以千万倍的辛苦劳累,而自己又不享受那种利益,这就一定 非 天下之人情 所欲居也。 故 古 人之 君,不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 接受的。
怀旧 的战象,因为它 …… • 这是一头 善良 的战象,因为它 …… • 这是一头 英勇 的战象,因为它 …… • 这是一头 忠诚 的战象,因为它 …… • 这是一头 坚强 的战象,因为它 ……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 沈石溪 (一)感受嘎羧的 “ 怀旧 ”“ 善良 ” •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
反应式 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步骤一般分为四步: A. 列物质 、 标得失; B. 选离子 、 配电荷; C. 配个数 、 巧用水; D. 两式加 、验总式。 2. 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 、 氯气和氢气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方法来制取 NaOH、 H2和Cl2, 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的化工产品 , 称为氯碱工业。 ① 反应原理 阳极 ( 放电顺序: Cl-OH-)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与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非常相似 , 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比较如下: 分子力曲线 分子势能曲线 图象 分子力曲线 分子势能曲线 坐标轴 纵坐标表示分子力,横坐标表示分子间距离 纵坐标表示分子势能,横坐标表示分子间距离 图象的意义 横轴上方的曲线表示斥力,为正值;下方的曲线表示引力,为负值。 分子力为引力与斥力的合力 横轴上方的曲线表示分子势能,为正值
这说明碰撞中 A、 B两球的总动能相等 . (2)可以看到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 , 摆动的高度减小 . 碰前总动能 Ek= mgh, 碰后总动能 Ek′ = 2 mg = mgh, 因为 Ek′ Ek, 所以碰撞过程中总动能减少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1. 碰撞的分类 . 按碰撞过程的能量损失情况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 、 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 (1)完全弹性碰撞
( 1).第一课时教学设想:通过情境导入、释题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而理清文脉,领会托物言志表现手法,把握写景状物技巧。 4 说教学过程 ( 2)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对语言特色、修辞格进行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明确探究的对象、目的、意义并建立课堂评价制度。 重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合。 拟定两课时 4 说教学过程 根据直观、实用,增加课堂容量等原则选用教具。 搜集音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