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二附中冷战的结束内容摘要:
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 , 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 ,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 以致改革成效不大 ,经济发展日趋缓慢 , 甚至出现滑坡。 3. 政治原因 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 , 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 经济 、 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 , 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 , 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 东欧剧变的外因 1. 苏联因素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 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 据估计 , 从 1972年到 1981年 , 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 1019亿美元。 为了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 , 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同时 , 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 “ 新思维 ” , 即建设“ 民主社会主义 ” 的纲领 , 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 、 分裂和蜕变 , 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2. 西方因素。 “ 和平演变 ” 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 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 、 政治多元化 、 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 , 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 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 80年代初 , 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 在东欧剧变过程中 , 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 , 采用的手法有:利用各种传媒 , 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 , 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 、 贸易和技术援助 , 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 “ 人权 ” 问题干涉内政 , 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上海师大二附中冷战的结束
相关推荐
产力 进行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 、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全国土改基本完成 , 1953年 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 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 、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 ……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 …… 离子键的强弱及其意义: (1)离子键强弱取决于离子半径和所带电荷数。 (2)离子键强弱影响着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和溶解性及热稳定性等。 讨论:通过课本 P24表 ,得出离子化合物熔点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 结论: 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也就越高。 例如: r(Na+)r(K+), 所以离子键 NaCl较 KCl强
强为: 22 / rQkqrQqkqFEooo =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后者只适用于真空(或空气)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oqFE 要注意区别场强的定义式 2rQkE 与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 例 电场中有一点 P,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若放在 P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减半,则 P 点的场强减半。 B、若 P点没有检验电荷,则 P点的场强为零C、 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种电荷在 P点受
• 小麦种植推广 • 牛耕普及 • 原因 : • 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 南方相对稳定 • 统治者重视生产 • 南迁人民和江南人民辛勤劳动 (例 4)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 B) (例 5)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