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精密空调方案建议书摸版内容摘要:

=面积 t1=室内温度 t2=室外温度 ,隔断时 室内外温差 *修正系数 ,通常取 ~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Kcal/M2*h*℃ ) Q4=KF(t1t2)=*130*20=1820 从玻璃透入的太阳辐射热 Q5 Q5=KFa Kcal/h K=太阳 辐射热的透入系数 F=玻璃窗的面积 (M2) a=透过玻璃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强度 K=~ Q5=KFa=**345= 其它 Q6 Q6=860PL Kcal/h P 每米电缆功耗 L=电缆的长度 Q6=800 UPS 和电池 Q7 UPS 和蓄电池 Q8=860*△ P Kcal/h 8/19P=功率损耗 △ P=P 额定 *(1n) P 额定 =电源输出功率 n=满负荷时的效率 Q7=860*2=1720 机房总的热负荷为上述之和 Q=Q1+Q2+Q3+Q4+Q5+Q6+Q7=42750Kcal/h(大卡) 1KW=860 大卡 三、配置方案 建议采用 2 台 APC NetworkAIR FM40A 精密制冷系统及空气配送系统冗余设计, N+1 配置,技术参数见后附表 四、 APC 精密制冷系统简介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客户在支持信息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物理基础设施( Network Critical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CPI”)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APC 通过研究发现 NCPI 包括电力,机柜,制冷,管理设备和系统以及服务等的元素。 近期 , APC 针对中国用户的多项调查表明: – 22% 因电力问题发生过宕机 – 32% 因空调问题发生过宕机 – 19% 有机架式服务器 – 71% 使用机架 等 传统的制冷系统,是基于二、三十年的陈旧的制冷设计,仅考虑空调主机本身,而没考虑机柜、电源系统的需求,维修困难并且运行和维护成本过高,操作人员不易管理。 传统的制冷解决方案只考虑房间内的温湿度,而没考虑机柜内部的状况,冷热气流混合无序,大大降低了制冷效率,在没有高架地板的环境中,制冷效果很差。 APC 于 2020 年在全球推出的“英飞集成系统”已经为全球 2020 多的客户成功地解决了他们在 NCPI 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这里,我们向各位介绍一下这个集成系统中的精密制冷系统。 APC 于 2020 年 10 月收购了具有 40 余年历史的、专业制造精密制冷空调的Airflow 公司,并于 2020 年推出英飞系统的精密制冷系统 NetworkAIR™,目前在北美市场销售排名第二。 2020 年, APC 全新的精密制冷系统将在中国正式推出。 秉承“机柜就是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 APC 全新的全面制冷解决方案,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气流产生,气流配送和气流移出 /返回。 首先在数据中心的机柜摆放上, APC 提 出了独到的“热通道( Hot Aisle)”和“冷通道(“ Cold Aisle”)的概念。 这是将以往面向同一方向摆放的做法,改为“面对面“的摆放方法(如下一图),避免前排机柜排出的热气与冷空气混合进入后排机柜的问题,大大地提高制冷效率。 热通道、冷通道配置 9/19由于冷风从机柜前面进后面出,因此最佳制冷配置是热通道、冷通道式的;这种配置下机柜是以“面对面,背靠背”的方式摆放的。 10/19五、 APC NetworkAIR FM40A 主要特点 秉承“机柜就 是数据中心”以及“随着增长而投资”的设计理念, APC 精密制冷解决方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高效性。 专门除湿循环装置保持更高的显冷量。 两段式涡旋压缩机,具有最高的压缩能效比。 创新设计在比传统制冷系统更小的总占地面积内提供更高的显冷量。 全正面维护,避免传统空调的正面及侧面维护,可靠墙摆放或并排摆放,节约宝贵的机房空间。 ☆ 可靠性。 两段式旋涡压缩机更加可靠,同时一前一后的配置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降低能耗。 直联风机无需不可靠的皮带、皮带轮和专用轴承。 每个模块里的微处理控制器有充分自主权可以在主机 微处理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时持续运行,不需要备用主机微处 理控制器。 符合 ISO 9001, ETL/CSA amp。 CE, NEC and UL 1995 标准 ☆ 运行和维护成本更低。 冗余设计降低运行成本。 两段式涡旋压缩机,在 50%的输入功率下提供 68%的冷量输出,设计寿命 15年。 风机轴承具有超长的 50万小时设计寿命。 SCR电加热器更节能,避免热冲击。 可拆卸电极蒸发加湿器, 20%80%输出。 专门除湿循环,大大降低能耗。 采用断路器,而非保险丝,这样能够重置故障部件,而不要求更换保险丝。 双 面板设计,绝缘材料无需太多的清洁和更换 ☆ 智能化。 平均值控制,防相抵触操作。 微处理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