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内容摘要:
必然的联系,而个别事件的特征和偶然联系已经不是重点了。 例如气体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分子究竟具有多大的速度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知。 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的速率分布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 (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 (3)大量的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有一定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固、液体分子间有空隙,却没有紧紧地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还同时存在着斥力。 3.分子力与物体三态不同的宏观特征 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也就不一样。 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明显,其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范围很小的无规则振动。 因此,固体不但具有一定的体积,还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也很小,液体分子可以在平衡位置附近做范围较大的无规则振动,而且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不是固定的,因而液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体积,却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彼此间的作用力极为微小,可认为分子除了与其他分子或器壁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外,分子力可忽略。 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总是充满整个容器。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 ________ m。 能说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的实验事实有 ________(举一例即可 )。 在两分子间的距离 由 r0(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分子作用力为 零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力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填 “ 逐渐增大 ” 、 “ 逐渐减小 ” 、 “ 先增大后减小 ” 、 “ 先减小后增大 ” )。 答案: 10- 10 布朗运动。第七章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
相关推荐
56 0( 种 ) . 所以一人得 4 本,一人得 3 本,一人得 2 本的分法共有 7 56 0 种. ( 3) 方法一 用与 ( 1) 相同的方法求解,得 C 39 C 36 C 33 = 1 68 0( 种 ) . 所以甲、乙、丙各得 3 本的分法共有 1 68 0 种. 方法二 可采用先平均分组再分配给 3 个人的方法,即共有分配方式 C39 C36 C33A 33 A33 = 1 6
练一练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跟踪训练 1 ( 1) 设 (1 + x )3+ (1 + x )4+ (1 + x )5+ … + (1 + x )50=a 0 + a 1 x + a 2 x2+ a 3 x3+ … + a 50 x50,则 a 3 的值是 ( ) A . C450 B . 2C350 C . C351 D . C451 解析 a 3 为 x 3 的系数: a 3 =
x + 16. f ′ ( 3) = limΔ x → 0 Δ yΔ x= limΔ x → 0 ( 2Δ x + 16) = 16. 2.求函数 y= 2x2+ 4x在 x= 3处的导数. 法二: f ′ ( x ) = limΔ x → 0 2 x + Δ x 2+ 4 x + Δ x - 2 x2+ 4 x Δ x = limΔ x → 0 4 x Δ x + 2
而不含 Fe 3 + ,溶解在盐酸中能得到 Fe 2 + ,只有 D 项。 D 2 .能与 Fe3 +反应,且能证明 Fe3 +具有氧化性的是 ( ) ① S CN- ② Fe ③ Fe2 + ④ Cu ⑤ Zn ⑥ OH-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⑥ D . ①②⑤ 解析 Fe 3+与 ①⑥ 中微粒反应时 Fe 3+的化合价未变,与②④⑤ 中金属单质反应时 Fe
线 y = x4+ ax2+ 1 在点 ( -1 , a + 2) 处切线的斜率为 8 ,则 a = ( ) A . 9 B . 6 C .- 9 D .- 6 ( 2 ) 若曲线 y =32x2+ x -12的某一切线与直线 y = 4 x + 3 平行,则切点坐标为 _ _ _ _ _ _ _ _ ,切线方程为 _ _ _ _ _ _ _ _ . 【思路探究】 ( 1 ) 求出函数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