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曹刿论战》课后零失误训练(含答案)内容摘要:
3、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9“一鼓作气”现在已成为成语,课文中还有哪些成语,请找出来。 _10说说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例子。 _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113 题。 材料一:某学校决定召开一次家长会,希望家长和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但邀请信刚发下去,教师就犯难了。 学生甲: “老师,我妈打工去了,没在家。 ”学生乙:“老师,我家里只有一个 80 岁的爷爷,爸爸妈妈都打工去了。 ”学生丙:“老师,我几乎都在邻居家住着呢。 ”第二天,家长会到校家长数是学生人数的五分之一。 材料二:据某省广播电台总台新闻记者邱敏报道: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生活现 4、状。 忙了这头,忙那头,父母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六一”这天,记者来到学校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 那一声声来自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希望你们能多陪陪我!不得不引起家长们的沉思:我们为我们的孩子做了些什么?11通过对上面 两则材料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问题?_1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人忽视了对精神家园的建设,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提醒人们注意这一问题。 _13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想对整日忙于工作的父母说些什么?_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6、是男子汉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 8 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15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_”(限四个字)16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_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日:“ 7、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 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日:“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翥,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 ,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 志, 9、应为“察”,D 项“具”应为“惧”。 3 答案:(1)参与(2)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3)击鼓(4)听从(5)可以凭借4 答案:(1)连词,“所以”;名词,“原因”;连词,“所以”。 (2)代词,指战胜一事;代词,“他们的”,指齐军的;代词,“他的”指曹刿。 5 答案:(1)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2)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很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3)打仗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4)大国难以预料,恐怕有埋伏。 (5)靠什么作战?6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 10、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7 答案:(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 答案:C 解析:例句 “属”的含义是“类”的意思。 A 项意为“相同、一样”,管”,D 项意为“嘱咐”。 9 答案: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肉食者鄙10 答案:如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中国的抗日战争等。 11 答案:父母越来越忙,照看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12 答案:爸爸妈妈,我好害怕,能陪陪我吗? 爸爸妈妈,请看看我作业本上的错误。 13 答案:爸爸妈妈,冬天来了,很多工程都停工了,你们在外面辛苦了一年,现在该留在家里休息一下了。 我好久都没有看见你们的笑脸了,你留在家里让我多看看你们的笑脸吧。 答案:14有伏焉1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7左传 编年18(1)渡河(2)把(3)通“阵”,摆好阵势(4)指责,归罪于( 5)帮助19(1)“禽”通“擒”,捉拿(2)“陈”通“阵”,摆好阵势(3)“已”通“矣”,了20原因:宋国一味等待,错失最佳战机。 教训:抓住有利的时机是十分重要的。(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曹刿论战》课后零失误训练(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