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7)力学实验(1)(含答案)内容摘要:

2、)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 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 m/s。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m/算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2(2015新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a_ m/s 2,打 C 点时物块的速度 v_ 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 5、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 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 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 5(2014新课标全国卷,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起悬挂,7 个指针、10、20、30、40、50、60 圈处;通过旁边竖起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 刻度。 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 7、由长度 位为 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k_N/m。 考点 7力学实验(一)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15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联考)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静止时,长度记为 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砝码盘中每次增加 10 g 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 6,数据如下表:代表符号 A 2 4 6数值(表符号为_。 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 (2)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的差值(填“ “。 (3)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 9.8 m/2(20 9、多次实验时,结点 O 的位置发生变化(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 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_。 3(2015安徽省宣城市八校高三联考)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实验开始前_(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实验中_(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证悬挂的钩码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中,从打出的多条纸带中选取一条合适的纸带(图乙),并在其上取了O、 A、 B、 C、 D、 E、 F 共 7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 A、 B、 C、 D、 E、 F 六个计数点到 O 点的距离并填在下 10、面的表格中线段 B D 0 打 C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m/s 2,从释放小车到打 C 点时,小车运动的时间为_s(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小车的质量为 M450 g。 打(2)问中纸带时悬挂钩码的质量为 m50 g,不计线与滑轮的摩擦,重力加速度 g10 m/s 2,则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为_N。 4(2015湖北省八校高三联考)某小组利用图示实验装置来测量物块 A 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把左端带有挡板的足够长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 A 置于挡板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水平连接物块 A,另一端跨过轻质定滑轮挂上与物块 A 质量相同的物块 B。 并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