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内容摘要: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专题导语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 而这种歌唱,带有李白强烈而独特的风格:豪放飘逸。 因此,学习本专题,首先要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其次能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最后能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学习本专题,尤其要加强诵读,去感知诗的节奏、韵律、语言。 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像,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体验浪漫主义风格特点 2、。 还要抓住李白诗中“月” 、 “酒”等意象,体验李白诗中那种豪迈、不哀伤的感情基调。 一、诗人名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迁居四川江油。 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 李璘起兵,事败,李白连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 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 3、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诗词故事金龟换酒李白第一次从蜀地来到京师长安后住在一家店铺里。 秘书监贺知章久闻李白的诗名,得知他来到京师,便立即前去拜访。 刚一见面,贺知章就称赞李白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并索求李白的诗文拜读。 李白见其态度恳切,当即就取出蜀道难一诗送给他。 贺知章读完便赞声不绝,认为李白是天上谪到人间的仙人,称之为“谪仙” ,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并随即解下腰间所佩的金龟,换来酒与李白共饮,直到大醉方才停杯。 此后,贺知章每日都约见李白,而且到处颂扬他,李白从此名声大振。 三、文题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四年(745)秋,是诗 4、人漫游吴越前留赠东鲁亲朋之作。 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间。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了漫游的旅途。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 ,写梦游天姥。 这一层又分三小层。 第一小层:梦前海客/谈/瀛 ,烟涛/微茫/信/难。 洲 求 越人/语/天 ,云霞/明灭/或/可。 姥 睹 天姥/连天/向 5、天/ ,势拔/五岳/掩/赤。 横 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我欲/因之/梦/吴 ,一夜/飞度/镜湖/。 越 月 第二小层:梦境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 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 啼脚著/谢公/ ,身登/青云/。 屐 梯 半壁/见/海 ,空中/闻/天。 日 鸡 千岩/万转/路/不 ,迷花/倚石/忽已/。 定 暝 熊咆/龙吟/殷/岩 ,栗/深林兮/惊/层。 泉 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 烟列缺/霹雳,丘峦/崩。 摧洞天/石扉,訇然/中。 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 ,云之/君/兮/纷纷/而 6、来。 马 下 虎/鼓瑟兮/鸾/回 ,仙之/人兮/列/如。 车 麻 第三小层: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 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霞第二层从“世间行乐”至诗末,留别世间/行乐/亦/如 ,古来/万事/东流/。 此 水 别君/去兮/何时/ ,且放/白鹿/青崖/ ,还 间 须行/即骑/访/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山使我/不得/开心/。 颜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要有感情地朗读该诗,须寻得情感脉络,脉络大致为:游历前的倾心渴慕游历时的喜悦幻入仙境时的惊悸醒来的失落惆怅高蹈出世之情傲岸不羁之情。 全篇感情忽起忽落,愈转愈昂扬,须变化着语调读之。 二、悟读,诗情 7、画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 封建君主把自己称为“天子” ,君临天下,把自己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杀了一切人的尊严。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虽然闻一多说他如婴儿一般,但正是这位“梦游”的婴儿最终成为所有诗人的榜样,这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婴儿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做(仅仅是做)一个人。 做一个每时每刻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人。 三、品读,鉴赏评析1这首诗的构思是由现 8、实到梦幻,再由梦幻回到现实,两者都有过渡句。 试找出来。 由现实到梦幻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由梦幻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烟霞(四句)2本诗的“诗眼”句是哪句。 如何理解。 答案本诗的“诗眼”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全诗的主旨。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这是他人格的伟大之处,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3阅读“海客谈瀛洲”至“对此欲倒东南倾”八句,思考:(1)这八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以虚衬实,突出天姥山的可睹;以五岳、赤城、天台来衬托天姥山的雄伟高大。 写出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是入梦之由。 ( 9、2)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答案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4诗人描写虎、鸾、霓衣、风马、云之君、金银台等事物,是为了表现什么思想。 答案意欲虚构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并与丑恶现实对比,从而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丑恶现实的鞭挞。 5诗中“古来万事东流水” 、 “且放白鹿青崖间”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和生活态度。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反映了 10、诗人思想消极的一面。 6诗歌题曰“吟留别” ,而全诗竟无一字抒“别”意,是否有离题之嫌。 答案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 、 “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情调低沉。 而李白这首留别诗,却完全突破了这种陈规旧俗,它构思奇特、基调高亢、别开生面地借留别以抒感慨,以梦游方式抒发胸臆,表现主题。 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 如此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之美好,以揭露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这样奇特的 11、构思、高昂的格调,真不愧为留别诗的千古绝唱。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 注 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 窅然:远去的样子。 (1)下列对此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 B “笑”字值得玩味,它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 C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D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是作者在故弄玄虚。 答案D(2)有人认为第一联的“问” 、 “笑”二字用得好,为什么。 请结合诗歌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开头一个“问”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而且也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引发人们的思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