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课件内容摘要:
1、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孔子生平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张名片 孔子名片 圣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 鲁国人, 儒家 学派 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 圣人 ,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 孔子 :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 “ 仁”和“礼”。 弟子 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弟子 2: 2、 弟子不明白。 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孔子: 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正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此乃仁也。 弟子 3: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 孔子 :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 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有晚辈的顺从。 这样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 众弟子: 弟子明白了。 思想主张: “ 仁”的学说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你知道吗。 孔子说: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畅想天地 孔子倡导的“仁”在当时社会适用吗。 孔子 儒 3、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思想方面 仁” 的学说 爱人” ,“为政以德”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要经常温习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孔子教育思想: 1 教育对象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 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 ” ,善于启发学生 思考问题 3 学习态度 :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4 学习方法 : “ 温故而知新 ” 文化成就 我们今天如 4、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定 春秋 、 言论记录 论语 诗经 曲阜三孔 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 孔子问礼于老子图 老子 老子 楚国人, 道家 学派创始人,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 思想,著有 道德经。 老子主张 以柔克刚。 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难 长 高 强 前 生 易 短 矮 弱 后 死 祸 兮,福 之 所 倚;福 兮,祸 之 所 伏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书影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是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 5、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客观环境:变法、动荡 人才准备 现实需要 原因: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 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儒家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 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 “ 仁政 ” 治国,提出 “ 春秋无义战 ” ,倡导“ 自然资源 ” 持续利用 的思想。 孟子 孟母与孟子 荀子 书影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 6、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 孟子 墨子名片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 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庄子 书影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名片 庄子 宋国人,战国时期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 , “无为而治”。 庄子 韩非子名片 韩非子 韩国人,战国时期 法家 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 “改革”“法治” ,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孙子兵法 是古代著名的兵书,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孙武 孙子兵法 7、书影 孙子兵法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清版 孙子兵法 书影 兵家学派创始人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武 孙膑 兵家 孙膑 战国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 反对 空谈仁义 ,提出“ 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矣 ”。 孙武名片 兵圣 孙武 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兵家 创始人著有 孙子兵法 孙武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 反对 空谈仁义 ,提出“ 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矣 ”。 孙武名片 孙武 孙膑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战国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墨家 墨子 战国 8、“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春秋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也” 学派 人物 时代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春 秋 、 论语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 “ 仁 ” 孟子 战国 反对一切战争, “ 仁政 ” ; “ 民贵君轻 ” ;使自然资源能够持 续利用 荀子 战国 “ 制天命而用之 ” ,按自然规律办事 墨家 墨子 战国 “ 兼爱 ” 、 “ 非攻 ”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 经 事物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 庄子 9、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 “ 无为而治 ”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春秋 孙子 兵法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 “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也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兼爱,非攻” “ 春秋无义战”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 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家乡长年战乱,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富人家的钱财。 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 10、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 ,你认为该怎么样处理这个小偷。 让我们拥有 “仁” (儒家:孔子) 的美德, 抱一颗 “兼爱”(墨家:墨翟) 之心 , 用发展 “辩证” (道家:老子) 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 “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 “环保” (儒家:孟子) 意识, 为 “改革” (法家:韩非) 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 “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知识巩固 能力拓展 课后作业 知识巩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C 2、提出 “ 民贵君轻 ” 观点的思想家是( ) B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 A 能力拓展 百家争鸣中哪一派最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课后作业 1、完成书本 50页填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 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什么是青铜 ? 天然矿石(孔雀石) 纯铜(红铜) 青铜(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孔雀石 生产、生活, 主要是祭祀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青铜器的主要用途 鼎 盛行于商周时期,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文献记载: “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 又载 “ 禹铸九鼎,像九州 ”。 )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土地其实仅仅是个被殃及的地方。 惟有和平及和平撒下的人道阳光 , 人们才能真正回归到宁静幸福的生活中去。 活动体验 4: 拟标题 为你感受最深的照片加一个贴切的标题。 要求: 紧扣照片内容。 反映作者意图。 词语有表现力。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 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 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1、平均寿命仅为 平均寿命也才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山东泰安 大汶口遗址 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神农氏”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1、假如没有文字, 你通过什么途径知道 过去发生的事情。 假如没有文字 用什么方法记 发生过的重要 事情。 1、汉字的雏形 神话中发明汉字的 仓颉 半坡 彩陶上的符号 大汶口 灰陶尊上的符号 二里头 陶器上的符号 夏 一、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的发现者 王懿荣 清 发现 甲骨文的第一人: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王懿荣(山东济南人)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1、1、填空题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庶人 奴隶 2、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4、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这种制度出现在何时。 5、西周什么时候建立的。 由谁建立。 都城在哪里。 周幽王 西周灭亡 公元前 771年 烽火戏诸侯的是哪位。 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 前 770年 周平王东迁 洛邑 公元前 770年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475年公元前 221年 为什么在西周刚建立时
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 表明她很穷 ;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 ;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 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 动作描写 : 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以“祥林嫂 再到鲁镇 ”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 她讪讪的缩了手 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 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 难为情 心怀希望 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