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内容摘要:

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D. 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答案: C 考点二 :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一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 背景 :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①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改革很不彻底。 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俄国的落后与腐朽暴露无遗,进一步激化俄国各种社会矛盾; ③沙皇专制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2. 过程: ( 1) 二月革命: 1917年 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2) 《 四月提纲 》 的提出: 1917年 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作了 《 四月提纲 》 的报告, 提出了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 3) 七月流血事件 :两个 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 4) 制定武装起义的决议: 1917年 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 5) 革命的爆发: 11月 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赤卫队员、革命士兵起义,攻占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 冬宫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合作探究 】 1: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比较 类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力量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的联系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3.建立 政权: 1917年 11月 7日,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 《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和 《 土地法令 》《 和平法令 》 ,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 标志 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4.历史 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 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十月革命 打破了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鼓舞了 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 合作探究 】 2: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 特点 和胜利的 原因。 ⑴ 特点: ① 革命道路: 它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由俄国的国情决定的。 ② 理论: 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和“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正确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③ 过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④ 手段: 由设想 和平夺权 到运用 暴力革命 形式夺取政权。 ⑵ 原因: 客观: ①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②一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有利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后方空虚。 主观: ①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及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