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防“三病一虫”内容摘要:

2、江淮中北部中迟熟小麦中等发生,发生面积比例大于30%;江淮南部、沿江中迟熟小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比例大于 30%;其它地区偏轻发生,病穗率 10%以下。 该站建议麦农防治小麦赤霉病应于小麦扬花株率达 10%左右时用药,宜选用多菌灵进行防治。 小麦白粉病近期小麦主产区普遍降雨,田间湿度大,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 我省主产麦区种植的烟农 19、皖麦 50、皖麦 52、偃展 4110、豫麦 70 等品种中感或高感白粉病;部分田块小麦群体大,田间郁蔽,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 省植保总站预计,沿淮、淮北主产麦区偏轻发生,其中感病品种和稻茬麦中等发生。 发病盛期在 5 月上、中旬,与常年接近。 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 6 3、00 万亩。 麦农防治白粉病应在病叶率达 20%时用药,宜选用烯唑醇、三唑酮。 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育后期病害之一,我省发病盛期一般在 5 月上、中旬。 我省 5 月上旬以前大部分地区降水略偏多,平均气温略高,比较有利于小麦后期叶锈病发生。 省植保总站预计以叶锈病为主的小麦锈病全省偏轻发生,发生盛期在 5 月上、中旬。 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 500 万亩。 麦农应在病叶率达 20%时用药,宜选用烯唑醇、三唑酮。 小麦穗期蚜虫目前田间蚜虫发生数量总体较低,但淮北北部明显偏高。 同时田间天敌数量偏低。 省植保总站预计,沿淮、淮北主产麦区中等发生,其中淮北北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 1200 万亩。 麦农防治蚜虫 4、应于百穗蚜量达 500 头时用药,宜选用吡蚜酮、啶虫咪、高含量吡虫啉。 省植保总站建议,在 26 日以前,沿淮地区开展以小麦赤霉病、吸浆虫为主治对象;江淮中北部和沿江、江淮南部地区中迟熟小麦开展以赤霉病为主治对象;吸浆虫常发区开展以小麦吸浆虫为主治对象,以粘虫、蚜虫为兼治对象的总体防治。 在 4 月底至 5 月上旬,沿淮、淮北主产麦区开展以小麦穗期蚜虫为主治对象,以锈病、白粉病等病虫为兼治对象的总体防治。 麦稻连作区、早茬夏玉米种植区注意加强对麦田灰飞虱的防治。 该站专家特别提醒,对多种病虫混发的田块,选用适宜农药现混现用。 严禁使用“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复配剂,规范用药技术,确保人畜、生态和产品质量安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