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铃期管理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间称为花铃期。 一般棉田在 7 月上旬至 9月初,花铃期棉花生育仍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举,但逐渐由营养生长优势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 此期的主攻方向是增结三桃。 其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施肥时间于盛花期棉株下部坐住 2 个成铃时施用,一般亩施标氮 1015 千克,若土壤肥力差,棉株长势弱,土壤墒情差,花铃肥应早施、重施、水施。 做到“花施铃用”。 为防止早衰、争结秋桃,增加铃重,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于 7 月下旬至 8 月初,亩施标氮 5 千克左右,棉花后期因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喷肥,喷 23 次磷酸二氢钾或尿 2、素水溶液。 2、及时排灌。 此期淮北地区往往处于伏旱,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棉株生育状况适时浇水。 我省近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部分田块积水,应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棉铃危害。 3、适时精细整枝。 一般田块于 7 月下旬打顶,控制顶端优势,避免出现无效果枝,使养分集中供给蕾铃生长的需要,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促进早熟。 打顶应摘除 1 叶 1 顶,对于后期长势较旺的棉田,上部果枝的晚蕾和无效花蕾较多时,可采用人工摘边心摘除晚蕾、及时打花叶、剪空枝、抹赘芽。 4、合理实行化控。 在花铃期喷施 12 次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增强光合能力,简化后期整枝,防止贪青晚熟。 5、加强病虫的防治。 棉花花铃期是伏蚜,棉铃虫、造桥虫、红叶茎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时期,应加强病虫测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棉花丰产丰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