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树叶袋栽黑木耳新技术内容摘要:

1、家指出;随着袋栽黑木耳的迅速发展,加之森林资源的减少,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各地栽培户的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度提高。 现将树叶袋栽黑木耳新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阔叶树叶原料处理把林区落地的树叶和小树枝一起收集起来(陈旧树叶也可),在阳光下晒干。 用畜力或机动车、粉碎机等加工粉碎,同时每粉碎 30公斤干树叶,再粉碎 10公斤豆秸秆备用。 二、培养料配方与配制方法(一)培养料配方。 树叶粉 豆秸秆粉 20%,玉米粉 5%,黄豆粉 2%,石膏 白灰粉 水分 55%, 7二)配制方法。 称取所需数量的干树叶粉摊放在水泥地面上,把豆秸秆粉撒入树叶粉中(干料)拌均,把玉米粉、黄豆粉均匀地撒在树叶粉上 2、面,继续干料混合拌均。 然后把石膏、白灰用温水分别溶化后均匀地泼在干料上,要求随拌料随泼水,湿料拌均后,再用粗铁丝筛筛料两遍,使湿料粗细更均匀。 培养料含水量以 55%为宜,即用双手搓料,手面有湿润感而不能有存水即可。 三、装袋、灭菌与接菌(一)装袋。 培养料拌均后开始装袋(菌袋最好选用 17厘米33 厘米厚的聚乙烯袋)。 装袋时要求边装料边压实,使袋中培养料上、下稍紧一些,但不能太紧,以免涨破料袋。 装料至袋上留 9厘米为宜,把料面压平、压实后,用直径 度以离袋底 2厘米为宜。 料袋扎完眼后,把扎眼时带出的散料倒出,防止散料堵住扎眼口。 然后把料袋口合拢一起稍下压(排除料袋内部的空气),把拢好的袋口握住后顺 3、时针方向拧一圈,然后用手指按住已拧好的袋口,倒立放在密底的铁筐里或木板蒸锅帘子上(每层铁筐或木板帘子上可倒袋摆放 23 层料袋)。 (二)常压锅灭菌。 料袋全部装入锅内并封闭好锅门后开始猛火加热,在 23小时快速使蒸锅达到 100,保持温度灭菌 68 小时停火,继续在蒸锅内焖 24小时,次日早晨出锅。 (三)电炉接菌器开放式接种方法。 用厚铁皮做一个比电炉子稍大的圆桶,桶高以 35厘米为宜,套在电炉子上,圆桶上面放一层特细的铁丝网并固定好。 待料袋温度降至 28时,开始在电炉子圆桶上方无菌区抢温接种。 接种期间工作人员操作要轻、快。 一般每瓶原种可转接 2530 袋栽培种。 四、发菌室的处理与栽培种菌丝培养( 4、一)发菌室的处理。 把室内杂物清理干净。 培养室的墙壁要求光滑平整,粉刷室内一遍。 用干木杆搭好发菌架。 菌架搭好后,室内温度升到 30保持 24小时,使室内的杂菌孢子复活,用 菌灵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喷湿,室内保持湿度达到 75%,再按每立方米空间 15克硫黄熏蒸灭菌,使复活的杂菌全部杀死。 然后加温烘干室内墙壁和菌架。 (二)栽培种菌丝培养。 料袋接完菌种后应立刻搬拿到培养室的多层架上,料袋口朝上,室内保持黑暗,袋与袋之间不要摆放太挤。 发菌前 510 天是菌丝萌发定植期,室内温度以 28为宜。 此期不需通风换气,但温度不能超过 30,菌丝长至 1/3时应把室内温度降到 24。 每天检查一次有无杂菌出现,发 5、现杂菌应马上拿出培养室。 待地面菌丝长满袋后,应用温差刺激见光继续培养 其积聚大量营养物质,提高抗杂菌能力,然后再转入催芽、出耳管理。 五、大棚立体吊袋出耳管理利用简易大棚立体吊袋培育黑木耳,保温、保湿性好,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而且栽培数量多。 首先用粗木杆搭一个简易出耳大棚(棚高 2米、宽 6米、长15米,可立体吊袋 1万个)。 出耳棚中间留 1厘米栽培管理道,棚上用 10号铁丝每隔 25厘米拉一根,两头固定好用于吊袋绑绳之用。 棚架四面和棚顶用草帘子或作物秸秆围好。 地面先用 菌灵溶液擦喷透,稍干后再撒一层白灰消毒。 待菌袋全部发酵好后,移入栽培棚内,用 锰酸钾溶液洗菌袋表面消毒后,把菌袋绑在铁丝绳上,吊完一根绳后,用消过毒的刀片开始割口。 每袋割 5个长竖条间隔型口,袋底部割 2个小短口。 菌袋全部吊完并割口后,育耳期保持棚内温度 20,每天往地面喷 23 次水,经常在大棚外向四周草帘上喷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 85%。 一般 710 天从割口处形成原基。 耳芽封满割口处时,可直接往袋上面喷水,但温度不能超过 26。 因大棚立体吊袋数量多,喷水时要求上层部位的菌袋多喷、勤喷。 下层部位的菌袋要求少喷、微喷。 喷水时应灵活掌握喷水量,做到耳片平展不卷边,有光泽湿润感即达到喷水最佳标准。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