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属粒线虫。 成虫肉眼可以看见,虫体线形,两端尖,头部较钝圆。 发病特点:虫瘿内的幼虫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极强,混于种子内的虫瘿是远近距离传播的主要来源。 收获时落入土壤中的虫瘿不易存活,传播作用不大。 当小麦种子和虫瘿同时播入土中后,虫瘿吸水变软,瘿内幼虫钻出虫瘿,当幼苗出土后,幼虫用吻针剌伤小麦,侵入组织,随幼苗生长,向上爬行为害叶片、幼穗,在种子子房内营寄生生活。 冬麦秋播后,雨水较多有利于线虫侵染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l)与非寄主作物轮作 2 年。 (2)选用无病麦种做种。 (3)用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选种:胶泥水为 3040,食盐水为 20。 选种时,将种子盛在细密的箩筐内,放人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中,使水面没过种子,边搅动边捞出上浮水面的虫瘿。 清水选种,动作应迅速,以免瘿粒吸水下沉,影响汰除效果。 用食盐水选的种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净。 (4)种子在 54C 温水中浸泡 10 分钟,可杀死轻度受害种子中的幼虫。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