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二化学下册期中测试内容摘要:
C2H2的反应的思考,从中得出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 ZnC2水解生成乙烷 ( C2H6) B Al4C3水解生成丙炔 ( C3H4) C Mg2C3水解生成丙炔 ( C3H4) D Li2C2水解生成乙烯 ( C2H4) xx. 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和烃的总物质的量与该混和烃充分燃烧后所得气体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对混和烃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乙烯 B 一定有甲烷 C 一定有丙烷 D 一定没有乙烷 华东师大二附中 2020 学 年下 学期 高二化学期 中 考试试题 相对原子量 H: 1 O: 16 N : 14 C: 1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本题 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 . 选择题(每题 有一 到二 个答案, 本题 共 15 分) 16 17 18 19 20 三、 简答题 (本题共 29 分) xxi. ( 11 分) 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化学家,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一)近年来各国在大力研究和推广乙醇汽油,研究乙醇汽油有重要的意义,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燃料被称为环保的绿色能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目前我国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粮食等,粮食中含有淀粉,淀粉通过发酵可以制得乙醇,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居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是 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官能团为 _______(填名 称 ),该物质与 Cu(O H) 2 悬浊液混合加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与氢气在镍催化下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xxii. (12分 )已知 A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且含有两个碳原子, E为油状有香味的无色液体 ( 1) D 中含有的官能团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 A到 B 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 (3) 写出 B 到 C 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 ( 4)由 A可以制得塑料 F, F 的名称为 ________。沪科版高二化学下册期中测试
相关推荐
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 “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 ②缫,煮茧抽丝。 丝缫,即蚕丝。 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 5分)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荸荠 形态特征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高 30100 厘米,直径 米,灰绿色,生于土下 35 厘米处,中空,光滑,秆内每隔 24 厘米有隔膜分开,干后秆的表面显现节和纵条纹。 无叶,秆基部由长度不等的两层薄膜质的鞘包裹,紫红色、淡褐色或草黄色,鞘口斜裂,顶端急尖。 小穗直立,圆柱状,米,宽 米,淡绿色,顶端钝,含多数花。 小穗基部具2 个不育鳞片,各抱小穗基部一周。 其余鳞片全有花
1、金子 形态特征根须状,秆丛生,直立,基部膝曲或倾斜,着土后节上易生不定根,高 3090 厘米,平滑无毛。 叶鞘无毛,多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 裂状,有小纤毛。 叶片扁平或多少卷折,先端渐尖,长 525 厘米,宽 米。 圆锥花序长椭圆形,长 1030 厘米,分枝细长,多数,长29 厘米,小穗多带紫色,长 米,具 37 小花,无柄,呈两行着生于穗轴的 1 侧。 颖果长圆形,长约 米。
强的电场和电位差;当电场强度很大时,就能把阻隔在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击 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闪电。 在闪电经过的通道上,空气温度猛烈陡增,空气受热和水滴汽化后会猛烈膨胀,发出巨响,这就是雷鸣。 这种自然现象曾经长期使古人恐惧不安,他们以为触怒了天神。 [来源 :Z x x k .Co m] 地球、地震和火山 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所限,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后来
瘟病的种类稻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按受害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穗瘟、粒稻瘟等,主要以叶稻瘟和穗颈瘟危害最重,造成的损失也最大,叶瘟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发生;穗、颈瘟在穗部,颈部、粒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整齐但不结实。 稻瘟病菌以菌丝潜藏在带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带病稻草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水流传播蔓延,浸染水稻植株,可重复再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