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晚稻施肥正当时内容摘要:

2、晚稻和单季晚稻之分,这两种晚稻的生育期和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它们的施肥,尤其氮肥的施用时期是有明显区别的,要根据晚稻的两种类型分别进行施肥调控: 双季晚稻(后季稻)的施肥 双季晚稻由于生育期较短,分蘖时就开始穗分化,并在穗分化中进入分蘖盛期,一生中出现一次明显的吸收高峰,即在移栽后 23 周形成吸肥高峰,比单季晚稻的吸收峰集中而提前,也是属于重叠型。 由于晚稻前期水温和土温高不利于根系的吸收,因此,对双季晚稻要注意增加穗肥,在幼穗分化次进行。 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花期施氮肥要控制分次进行。 因为后期气温下降较快,过多的氮肥既会引起水稻贪青,推迟成熟而减产,也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以上特点,在双季 3、晚稻施肥技术上采用基肥与追肥,穗分化期适量分次施追肥,在保证安全齐穗的条件下,后期看苗补施粒肥,可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单季晚稻的施肥 单季晚稻生育期较长,一般在大田的生长期为 100130 天。 单季晚稻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是属于分离型,这种类型晚稻的吸肥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出现在分蘖期,另一个出现在幼穗分化期,并且后期吸肥高峰比前期高,这表明单季晚稻的穗肥更重要。 晚稻在抛秧和移栽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基施氮肥的适宜比例在 40%50%,可保持较高的分蘖成穗率,群体的发育也比较合理,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光合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获得适宜的穗粒数和千粒重。 假设施氮总量为 1214,抛秧栽培的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0%30%30%,移栽施氮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50%30%20%。 总之,双季晚稻与单季晚稻在氮肥施用时期上有差异。 前者的原则是:适当重施分蘖肥,体现前促、中控、后保的原则;但是前促不能造成秧苗过旺,无效分蘖多的不良后果。 后者要体现前稳、中攻、后补的原则;前期适当控制,重点攻大穗,追肥可分 23 次进行。 另外,晚稻田比早稻田容易出现缺钾现象,晚稻施用钾肥对于壮苗生长和后期抗稻瘟病很重要,也有利于增加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提高。 每亩施钾量以46宜。 施用时期可以作一次基肥,或以 50%作基肥和 50%作穗肥施用更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