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检测二内容摘要:

生了 α 衰变的次数为 237- 2094= 7次 , β 衰变的次数是 27- (93- 83)= 4次 , C对、 D错. 9. (2020 衡水高二检测 )如图 5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一群氢原子处于 n= 4 的激发态 , 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 , 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eV的金属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 6 种频率不同的光 , 其中从 n= 4跃迁到 n= 3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 3种频率不同的光 , 其中从 n= 4跃迁到 n= 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 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eV D. 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eV 答案 D 解析 从 n= 4跃迁到 n= 3所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最小 , 波长最长 , A错;从 n= 4跃迁到n= 1 所发出的光的频率最高 , 发出有 C24= 6 种频率的光子 , B 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对应入射光子的频率最高时 , 最大入射光能量对应的入射光子的频率 最高 ,即 Δ E= E4- E1=- eV- (- eV)= eV,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 Ek= Δ E- W0= eV,C错、 D对. 10. 某实验室工作人员 , 用初速度为 v0= (c 为真空中的光速 )的 α 粒子 , 轰击静止在匀强 磁场中的钠原子核 2311Na, 产生了质子.若某次碰撞可看做对心正碰 , 碰后新核的运动方向与 α 粒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同 , 质子的运动 方向与新核运动方向相反, 它们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分析轨迹半径 , 可得出新核与质子的速度大小图 5 之比为 1∶10 , 已知质子质量为 ( ) A. 该核反应方程是 42He+ 2311Na― → 2612Mg+ 11H B. 该核反应方程是 42He+ 2311Na― → 2612Mg+ 10n C. 质子的速度约为 D. 质子的速度为 答案 AC 解析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 42He+ 2311Na― → 2612Mg+1 α 粒子、新核的质量分别为 4m、 26m, 设质子的速率为 v, 因为 α 粒子与钠原子核发生对 心正碰 ,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4mv0= 26m v10- mv, 解得: v= . 二、填空题 (本题共 3小题 , 共 18 分 ) 11. (4分 )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 6所示的实验装置 , 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 由此发现 ________.图中银箔的作用是恰好阻挡 α 粒子不射透银箔 , 实验中充入氮气后显微镜观察到了闪光.完成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 42He+ 14 7N― → 17 8O+ ________. 图 6 答案 (1)质子 (2)11H 12. (8 分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 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如图 7 中 P 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 , 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 A、 B、 C三束. (1)构成 A射线的粒子是 ________;构成 B射线的粒子是 ________;构成 C射线的粒子是 ___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