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期末复习提纲1内容摘要:
① 电流分析法 :在 识别电路时,电流: 电源正极 → 各用电器 → 电源负极 ,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 断开法: 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 节点法: 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 观察结构法: 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 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 经验法: 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 形成了电流。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 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 电路是连通的。 注: 说电压时,要说“ 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xx”的电流。 在理解电流、电压 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 kV mV 、μ V 换算关系: 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 V 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 220V 安全电压 不高于 36V (三 )、电压测量: 仪器 : 电压表 ,符号: 读数时,看清 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 并 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 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 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 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 3V 和 0— 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 试触 ,若被测电压在 3V— 15V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 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 ,若 被测电压大于 15V则 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能 量 程 3A 3V 15V 每大格 1A 1V 5V 每小格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六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电流表 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 电压表损坏 ;② 电压表接触不良 ;③ 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 电流表短路 ;② 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 ,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V A V 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 路外,最大的可能是 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二、电阻 (一 )定义及符号: 定义:电阻表示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 R。 (二 )单位: 国际单位: 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1Ω。 常用单位: 千欧、兆欧。 换算: 1MΩ =1000KΩ 1 KΩ =1000Ω 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 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 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 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 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 几千 欧左右。 (三 )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在 电压 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电流 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 本身的一种性质 ,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材料、长度 和 横截面积 ,还与 温度 有关。 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 R=ρ L/S,其中ρ叫 电阻率 ,与导体的 材料 有关。 记住:ρ 银 ρ 铜 ρ 铝 ,ρ 锰铜 ρ 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 铝 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 )分类 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 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 通过改变 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 选 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串 联在电路中; 接 法: “一上一下” ;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 调 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 50Ω ”字样, 50Ω表示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0Ω或变阻范围为 050Ω。 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作用: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 电位器 优缺点: 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注意 :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 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⑵电阻箱: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结构: 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 转动旋盘,可以得到 读数: 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 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 拔出铜塞所对 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 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三、欧姆定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即: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 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 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 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 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 I=U/R 说明:①适用条件: 纯电阻电路 (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 I、 U、 R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 ,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 A 、 V 、Ω ③ 同一导体(即 R不变),则 I与 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 U不变),则 I 与 R成反比。 ④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 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 U/I给出,即 R 与 U、 I的比值有关,但 R与外加电压 U 和通过电流 I等因素无关。 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四、伏安法测电阻 定义: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 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原理: I=U/R R = ρ S L V A Rx R′ 电路图: (右图)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 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 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 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 Rx电流。 根据 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 R1> R2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文字: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 I=I1=I2=I3=„„ In 电压:文字: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 U=U1+U2+U3+„„ Un 电阻:文字: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 R=R1+R2+R3+„„ Rn 理解:把 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 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 大 ,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 : n个相同的电阻 R0串联,则总电阻 R=nR0 . 分压定律:文字: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 U1/U2=R1/R2 U1:U2:U3:„ = R1:R2:R3:„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文字: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 I=I1+I2+I3+„„ In 电压:文字: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 : U=U1=U2=U3=„„ Un 电 阻:文字: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 : 1/R=1/R1+1/R2+1/R3+„„ 1/Rn 理解:把 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 小 ,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 增大。 特例 : n个相同的电阻 R0并联,则总电阻 R=R0/n . 求两个并联电阻 R R2的总电阻 R=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R1 R2 I U R1R2 R1+R2 分流定律:文字: 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 : I1/I2= R2/R1 第七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定义: 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 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 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计算公式: 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 W= I2Rt= U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20xx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期末复习提纲1
相关推荐
2、烟(菜)红苕,小麦/花生/红苕等;小麦空行区还可间蚕豆、绿肥或蔬菜。 一块地内,一般以2 米宽为一个单元,对半分为甲、乙两带,也可以 6:4,实行带状轮作。 旱地在翻犁炕土的基础上清理好栏山堰,理好背沟,精细整地,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三、适时播种,搞好播前种子处理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优质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重庆面包麦、渝麦5 号、渝麦 7 号、川育 14
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ρgh ρ指密度 ,单位 kg/m3,g=, h指深度 ,单位 :m,压强单位 (Pa) 注意: h 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 连通器 : ,底部连通的容器。 ,只有 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2、菜良种。 优质油菜“采苔增收”技术,必须采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芥酸含量小于 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 30 微摩尔/克)的早发、抗病、丰产、优质油菜品种,如中油杂 4 号、中油杂 10 号、华杂 6 号、中双 9 号、中双 10 号等。 2、适当提早播栽期。 将油菜播种期与移栽期较常规栽培适当提早 5 天左右,即低山 8 月底播种,高山与二高山 8 月中旬播种,苗龄 3035 天。
,则不等式 ac2> bc2 不成立,符合题意; D、在不等式 ac2> bc2 的两边同时除以不为 0 的 c2,该不等式仍成立,即 a> b,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 【分析】 当 x=1 时, a+2> 0;当 x=2, 2a+2> 0,解两个不等式,得到 a 的范围,最后综合得到 a 的取值范围 解:当 x=1 时, a+2> 0 解得: a> ﹣ 2; 当 x=2, 2a+2>
( )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 ) 是 15的倍数的数,一定是 3 的倍数,也是 5的倍数。 ( ) 三、选择题。 (将序号选入括号内 )(共 14 分 ) 要使 8X 是真分数, 7X 是假分数, X的值应该是( )。 比 52 大而比 53 小 的真分数有( )。 已知 A=2 3 5,那么 A的全部因数的个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