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秧田病虫发生及防治意见内容摘要:

1、据虫源基数、栽培特点和历史资料,结合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市今年晚造秧田病虫害发生中等,发生程度比去年同期重,发生期略迟,发生分布不平衡,沿江、沿海部分地区发生较重。 主要发生病虫害有三化螟、稻瘟病、田鼠、福寿螺等,各地要加强秧田病虫防治,减少大田病虫为害,确保晚稻丰收。 一、病虫发生情况1、三化螟:预计第三代三化螟发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 第二代三化螟虫源基数较去年同期高,其中惠阳区第二代三化螟亩残虫量最高为 2499 头,平均 去年同代的 327 头/亩增加 ;惠城区早稻第二代三化螟白穗率平均 最高达 1%,据 7 月 15灯测,每天诱蛾量分别为84、54、43、120 头,与去年同期( 2、去年分别为 36、2、29、10 头)相比,今年第三代蛾量明显增多;惠东县亩残虫量一般为 243865 头,也比去年同期上升。 预测第三代三化螟发生期比去年同代略迟,螟卵孵化盛发期在 7 月 25 日 6 日,螟卵孵化高峰期在 7 月 29 日 2 日。 2、稻瘟病:今年上半年稻瘟病各地发生不平衡,山区重于平原,北部重于南部。 早造穗颈瘟发生 亩,比去年增加 亩,其中龙门早造个别感病品种发病重的田块穗瘟率高达 24%,惠阳穗瘟率高的 平均 田间遗留有大量的病菌源,8 月份高温高湿,将有利于晚稻苗瘟的发生。 3、田鼠、福寿螺:据本站查,在水沟边、田埂,每百米有新鲜鼠洞 37 个,在早稻成熟田,惠阳田鼠为 3、害株率最高为 一般 据惠阳站查,福寿螺在水沟边每平方米平均有螺 ,多的达 103 头;在晚稻秧田,幼螺密度每平方米最高 66 头、一般 29,办田时将随水流入稻田为害秧苗。 二、防治意见:早稻收割后,要及时犁耙沤田,消灭禾头虫蛹,切断早造大田虫源转辗为害晚造秧田和晚稻大田。 各县、区应加强田间调查,切实掌握三化螟、稻瘟病等的发生动态。 1、秧田要重点防治第三代三化螟和苗瘟。 抛秧前 12 天要落实抓好一次“送嫁药”,可亩选用药剂 5%锐劲特悬浮剂 50 毫升或 18%杀虫双 200 毫升+乐果100 毫升(或 15%阿维?唑磷乳油 75100 毫升或 55%特杀螟 50 克或 20%三唑磷120 毫升等)加 20%三环唑 100 克(或 50%瘟格新 70 克或 40%富士一号 65100毫升等),兑水 60 公斤喷雾。 2、抓住放水办田机会,拦捕福寿螺,防止福寿螺入田扩散为害,药剂可亩用百螺杀 100 克或 6%密达 400500 克撒施。 3、在排水露晒田前,鼠害重的稻区要实行“五统一”毒鼠行动,可用溴鼠灵、敌鼠钠盐或杀鼠迷毒谷灭鼠。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