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检测题内容摘要:

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6分 )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文献中。 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6分 )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早在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 改革是被迫进行的。 清政府官员在 “ 内乱 ” 面前, 犹能做 “ 中华大帝国 ” 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解体太缓慢了。 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 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 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 在 1911 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 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 1860 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 19 世纪 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 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 (美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 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6分 ) (2)材料二中 “ 政治体制的改革 ” 指什么事件。 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3分 )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 “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 ” 思想 “ 加速 ”“ 发狂 ” 的主要原因。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3分 )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任何科学创造、任何有意义的科学假设,都离不开一定的世界观背景,所以一般科学 (也就是纯科学 )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哲学,真正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思想家 ——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地中海世界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在科学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在生物学方面比较注重实际,做了大量观察甚至解剖研究,因而有过不少重要的发现,在其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比如他是归纳法的创始人之一,是进行有组织的研究的首创者,同时还对科学知识首次进行了分类,是形式逻辑和三段论的创始人。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最典型代表当推达 芬奇,作为哲学家,他非常注重思想自由,能够撇开一切传统偏见,坚持特立独行 „„ 只要他觉得对 他的技艺发展有必要,就会毫不犹豫的去从事各种实验。 正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到了晚年他对各种实际知识的渴求甚至超过了他对艺术的爱好。 也正是这种坚持观察和实验的治学方法,使他卓然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他 (达 芬奇 )对各种知识无不研究,对于各种艺术无不擅长,他是画家、雕刻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且在每一学科里他都登峰造极。 —— 丹皮 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 „„ 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 „„ 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贡献及其特点有哪些。 (6分,不能照抄原文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